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通讯员 彭锦弦武汉迎来新一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武汉气象部门多次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提醒大家注意防范。2月23日,极目新闻采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创伤骨科主任刘国辉教授,为市民支招“防摔攻略”。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通讯员 张菡 金煦 谢林近日,协和医院车谷院区骨科关节外科冯勇教授团队在国产机器人的辅助下,为一名老年患者完成膝关节外侧单髁置换术。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这标志着骨科微创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迈上了新的台阶。
近日,武汉协和医院车谷院区骨科关节外科冯勇教授团队在国产机器人辅助下成功为一名老年患者完成膝关节外侧单髁置换术。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汪爷爷小时候因摔伤导致右膝关节骨折,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未能及时治疗,导致左右腿长短不一。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通讯员 涂晓晨 王成七旬老人右肩疼痛,手臂无法抬起,在武汉协和金银湖院区手术后一年,左肩又出现同样的肩袖巨大撕裂。骨科副教授黄玮团队在大腿处取了一块筋膜片,在关节镜下修复、重建了受伤严重的肩袖。目前,老人已经顺利出院。
9月26日—27日,“湖北省关节机器人学术研讨会”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召开,来自全国知名医院百余名骨科专家会聚江夏,推动江夏骨科手术迈入“机器人”新时代。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院长杨操教授致辞。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6日讯 5个小孔,出血量30毫升,术后第二天可以佩戴支具下床活动,一周顺利出院……54岁的曹女士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开展湖北省首例VBE镜下减压融合技术,以最小创伤取得最满意疗效,终结了曹女士持续4年的痛苦。
近日,协和医院车谷院区骨科陈超教授团队为53岁的郑女士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可视化引导下单一体位CLIF腰椎融合术,目前她康复良好。据了解,这项技术在湖北省尚属首次开展,郑女士成为“吃螃蟹的人”。近年来,郑女士左侧腰腿痛反复发作,在多家医院就医。
做别人没做过的手术,做别人不敢做的手术。2月28日,《我是医生》推出第二期,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杨操教授讲述《“天梯”修路》。杨操教授瞄准脊柱侧弯这一骨科尖端领域,带领团队攻关,开展一系列新技术、新业务,手术量稳居中南地区第一。
“看到我们的创新成果从理论走向应用,从知识产权转化为产业成果,我感到无比欣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刘国辉说。在武汉市首届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大赛中,他和团队一举斩获一金一银及“两最”四项大奖。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通讯员 陈林 田星 熊帆11月17日,从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骨科机器人临床培训中心成立仪式暨湖北省骨科机器人研讨会(第二期)上获悉,江夏区首个骨科机器人临床培训中心正式成立。
湖北荆州是古代九州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唯一),自古人杰地灵。荆州是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长江文明聚集地,被誉为“东方雅典”。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熏陶下,一大批医学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成为我国著名医学家和临床名医。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8日讯(通讯员陈有为 冯晓波)5年前,23岁的周琳(化名)颈椎反复酸胀、左手发麻伴下肢乏力。随着症状不断加重,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工作及生活,被确诊为“颅底凹陷症+寰枕畸形+寰枢椎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