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东坡大家讲”名家系列讲座迎来第八讲,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伍晓蔓来到三苏祠,以“苏轼三游赤壁的心灵提升之旅”为题开启讲座。讲座中,伍晓蔓说到了苏轼的《寒食帖》,这幅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罕见启功笔下“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与原帖相比如何?启功大师一生以书法著称于世,在书法上有着极高的成就,是一个时代的实力书法家的代表,他的书法影响深远,对于后辈学习书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今有不少的书友在学习启功大师的“启功体”。
元丰三年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被关入监牢百余天,后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即宋神宗元丰五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
以专家讲、作家讲、文艺家讲、新闻主播讲、网络达人讲等方式推动“三苏”文化认知、传播、传承。文物简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上,北宋四大书法名家:苏、黄、米、蔡。(“苏”是指苏轼。“黄”是指黄庭坚,“米”是指米芾,“蔡”是指蔡襄。)而苏轼,在四人之中,排名第一。
我在《“天下三大行书”一些未曾有的思考,旧闻多雷同,我只谈一己新见》提到的一己之见中说,颜真卿在写《祭侄文稿》时是心中无字,王羲之在写《兰亭集序》时则是心中有字,而苏轼在写《寒食帖》时不仅心中有字而且十分刻意。颜真卿因心中无字而信手写出又随手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