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京地区又迎来降温天气,充电式暖宝宝也借助着寒流火了起来。不过,近日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了“暖宝宝”消费预警:如果购买和使用不当,“暖宝宝”也有危险呦。介绍充电式暖宝宝按发热原理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极式暖宝宝,另一种是电热丝式暖宝宝。
近日,医院接诊不少例被烫伤、烧伤的病例。可曾想,这些病例的“罪魁祸首”居然是热水袋、暖宝宝、小太阳!随着天气转冷,热水袋、暖宝宝、电热毯等需求直线上升。可是不少人起床后,发现腿上莫名出现了红斑或水泡。不碰都疼得厉害,还隐隐地发胀!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每年冬天,网店、实体店的暖宝宝销量急剧上升,它已经成为大众青睐的一款抗寒神器。许多人都会靠它取暖,特别是年轻妹子在冬天为了穿出骨感、亮出美腿,贴上暖宝宝穿着薄丝袜逛街。大冷天,贴暖宝宝真的会温暖你吗?其实暖宝宝一旦使用不当,容易惹“祸”上身。为什么这样说?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这天气一冷,各种取暖"神器"就成了热销商品,最受欢迎的就是暖宝宝了,不过暖宝宝用起来虽然舒服,也要注意使用时长,以免造成低温烫伤。今天,南宁白天最高气温 11 摄氏度。记者在南宁一所中学里看到,为了保暖,有同学是里里外外地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暖宝宝”既不用电、也不用加热,那它的热源在哪里呢,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其实,正规厂家生产的暖宝宝,辐射小可忽略,除了需要预防低温烫伤,不必过分担心。暖宝宝采用的是简单的氧化放热原理,暖宝宝的内容物包含铁、石、活性炭、无机盐、水等合成物质。
青海新闻网讯 冬季寒冷来袭,暖宝宝一贴即热,方便携带,成为不少女性冬季取暖的必备物品。值得注意的是,暖宝宝虽然好用,却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近日,市民赵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外出,由于气温较低,赵女士将自己平时使用的暖宝宝隔着秋衣贴在了女儿的腹部。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王晨曦通讯员 贝兰 周宪寒冷的冬天,暖宝宝、热水袋等各种取暖神器受到市民朋友的青睐,然而,一旦使用不当,这些取暖设备可能会成为“皮肤杀手”。1月2日,武汉市民刘女士因为贴暖宝宝时间过长,意外被烫伤到医院求诊。
天气一冷,热水袋、暖手宝就深得人心,它带来暖暖爱护的同时,也可能无意中给使用者造成损伤,热水袋除了直接破裂导致热水烫伤之外,还有一种常见损伤容易被忽视:低温烫伤。什么是低温烫伤?40-60摄氏度在冬天属于舒适温度。
极目新闻记者 伊蔚 王晨曦通讯员 贝兰 刘望绘图 刘阳随着寒潮来袭,武汉气温骤降,许多市民拿出了暖宝宝、电热毯、热水袋等取暖用品来御寒。武汉一女子贴着暖宝宝睡觉,没想到腿上被烫出水泡。12月20日,武汉多位专家提醒,取暖装备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皮肤杀手”。
严重后果可致胎儿畸形据了解,现在市面上出售的“暖宝宝”一般一包十片,每片有手掌大小,包装袋上分别有繁体中文、日文写的产品说明、使用方法等。这款“暖宝宝”最高温度可达62℃,平均温度也在52℃,可持续发热12小时。然而,在最重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上,日文和繁体中文都不太容易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