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郧阳区青曲镇安沟村猕猴桃基地迎来丰收季,不少游客现场采摘。时光回溯至2017年,那时的安沟村还是一片默默无闻的山沟沟,仅在30亩土地上试种着猕猴桃。然而,正是这不起眼的开始,孕育了今天的辉煌。在省市区农科院的智慧灌溉下,科学的种子在安沟村生根发芽。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罗圣江)天空蔚蓝、艳阳高照,6月的天已变得格外炎热,室外地表温度高达35℃,在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杨家沟村,3000亩蓝莓基地迎来大丰收,一颗颗蓝莓像“蓝宝石”一样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发出闪耀的光芒。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涛、郝周、李庚)入冬以来,十堰市郧阳区抢抓冬修水利“黄金期”,积极推进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改造、续建灌区,提升农业灌溉、节水、抗旱、排涝能力,为稳经济增长、保粮食丰收打好水利基础。
山峦起伏,绿水环绕。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村的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作为一处集古人类、古动物和石制品于一体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有着人类演化的无尽奥秘。俯瞰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方舱(资料照片)。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李安清) 12月21日,从郧阳区青曲镇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一期)传来最新消息,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设主体完工。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234.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15.34平方米,共2层。
考古队员在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方舱进行化石修整。秦楚网讯(十堰日报)文/记者 朱江 图/ 记者 全正右手紧攥风刻笔,锋利的笔尖在手中飞速旋转。当笔尖轻轻触上动物化石,顿时发出阵阵“咝咝”声。细细清理化石的过程,就像机器切割钢筋一样,扬起阵阵尘土。
文明的星火,何以燎原?半月谈记者 宋立崑经费有限、力量单薄、形式单一……基层开展文明实践面临一些共性难题。怎么办?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不等不靠不抱怨,积极调动、挖掘、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一流动,就让文明的星火,渐渐燎原。
教科书截图。日前,笔者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获悉,“郧县人”已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一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因地处曲远河口西边学堂梁子而得名。教科书截图。
【带你一起看大展】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 王笑妃百万年前的古人类如何在蛮荒时代生存?如何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资?日前,记者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展的“百万年人类史”专题展,穿越回百万年前,寻找原初先民的生活印迹。观众在展厅内参观。
这是12月5日拍摄的坐落于湖北十堰郧阳区(原为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山脊上的学堂梁子遗址(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曹忠宏 摄)新华社武汉12月8日电 题:人类演化探索不息——中外学者探访郧县人遗址新华社记者喻珮“真是不可思议!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向军 郧阳台 杨欢 )十堰围绕强基础、育龙头、树品牌、促融合的思路,着力构建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完整匹配的水果产业体系,将水果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的“甜蜜事业” 。初夏时节,瓜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