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电视剧中都有类似的情节,说是某人犯了重罪,被判“午时三刻斩立决”。很多小说文本中也有类似的写法,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中就有写到,卢俊义被押送问斩时,也是听闻“午时三刻到了”这一声叫喊,刽子手便作势动手。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我们在看古代影视剧的时候经常有这样一个情节,犯人如果要斩首,就必定是在午时三刻。那时,监斩官会抬头看看太阳,喊一句:“午时三刻已到,立即行刑!
提到‘午时三刻’和‘三更半夜’相信很多的人都不会太陌生,因为这两个成语在古代的时候经常用来代表特定的时间,比如一些古代的电视剧和古代是书籍里面经常会提到这两个成语,那么这两个成语在古代的时候分别指的是哪个时间段呢?
在古代中国,先民们早就学会了计时的方法和手段,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完成一个昼夜的计时手段,将一天分为12个时间段,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哺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自然现象和生活习性来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