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一点,本文分析的是外战,而非内战(镇压农民军起义、镇压土司叛乱等)。因为只有对外战争,才能看出清军与当时东亚范围的一流外军之间的战斗力对比。我们拿乾隆朝最难打、最硬核的两场关键对外战争看清军的真实战斗力。
努尔哈赤起兵,崛起的时候,遇到的是明朝三大征,在三大征时期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后金军,那叫强吗?也就是明军是援军,主要是努尔哈赤,跟叶赫部的战争,也就是跟明军同时作战的还有叶赫部,在吹后金军厉害的时候,有考虑过叶赫部这一万多人的心里感受吗?
为什么清军和洋人打仗那么菜,一触而溃。并且因为大清体制臃肿动作缓慢,但是仍有后劲,打局部快速战争大清没有优势,打全面战争还有点实力,网友说过太平天国也是有机会赢得,太平天国打下南京后,放弃宗教大旗,打出驱除鞑虏复我河山旗号,拉拢汉人士绅,沟通洋人全力换装武器,全力整训军,以三年为限,三年内必须全军出击,全力北伐,不要去考虑后方空虚怎么办,粮草不济怎么办,只要还能胜利 那些都不是事,只需要在关键战斗上击败最后的满清八旗能战斗的军力,基本就赢了。
有一个说法叫“女真不满,满万不可敌”,现在经常被一些人用来称赞明末后金八旗之勇,实际上,这句话最早出现于辽代,和满清八旗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而且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明末满清八旗战斗力强悍,那也实在是有些吹捧过头了。
编者按:在文章《皇帝见识过欧洲燧发枪,为何还让清军装备火绳枪,看文物就懂了》中,评论区不少看官对清军的核心战力提出质疑,认为曾经的清军能大杀四方,靠的并非是清朝皇帝自己说的“骑射立国”,而是依靠重步兵大杀四方。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63万清军为什么打不过24万日军?1895年5月8日: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在俄国、德国、法国干涉下将辽东半岛还给清朝政府,改为索取3000万两白银赔款。《马关条约》正式生效。
在公元1900年的那个关键时刻,历史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等八大强国为首的联军,对古老的中国发起了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发生在清光绪二十六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