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医学顶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这项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评估中药制剂中风醒脑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这项试验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没发现中风醒脑液能改善中重度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等。
研究通常不会一次性提供所有答案 而是一个逐步积累信息的过程 日前,国际医学顶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在医学界引发广泛热议。这项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评估中药制剂中风醒脑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阅读《柳叶刀》发表的名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YTF-919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的文章中,我发现科研人员虽然得出结论,“中风醒脑方”总体上并未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在特定亚组——即皮层出血患者以及出血量属于中等及以上的患者群体中,却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在疗效。
中药的疗效怎样科学评价,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大挑战。北京时间11月13日,一项采用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方法来评估中药制剂“中风醒脑方”(主要成分为红参、三七、川芎、大黄)疗效的临床研究发表于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
“中风醒脑液”(FYTF-919)的主要成分为红参、三七、川芎、大黄,在中国被广泛用于治疗脑出血患者,被认为能促进血肿的吸收并减少神经炎症。但对于传统中药而言,如何科学评价其药效,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大挑战。
看到这个报道,我并不感到奇怪,这是中药西用的结果,是资本利益驱使下的结果,因为如果这个要是成功了,那就可以大批量生产,药企可以获得很多利润,可实际不行,这是因为中药是有使用条件的,只有在这个使用条件下才会有它的效果,这个条件只有真正通晓中医理论的人才懂得,盲目的按照西医的双盲试验,只能是失败!
原创 汪蒙琪 复旦大学如何科学评价中药的疗效,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大挑战。北京时间11月13日,一项采用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方法来评估中药制剂“中风醒脑方”(主要成分为红参、三七、川芎、大黄)疗效的临床研究发表于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通讯员 王军飞 查冠琳 张靓雯记者从广东省中医院获悉,北京时间11月13日早上7时30分,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了一项中草药治疗脑出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以下简称“CHAIN研究”)。
日前,《柳叶刀》创刊200年来第一次发表了一篇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章——《中成药“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涉及中国12个省份26家医院,最后实际共纳入164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期2年多完成。
《柳叶刀》发表一项关于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由复旦大学的宋莉莉教授/Craig Anderson教授团队和广东省中医院郭建文教授团队共同牵头,在中国12个省份26家医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