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图片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供今天地球上生活有大约11000种鸟类,它们作为当今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高的陆生脊椎动物,其起源和演化是否与恐龙的灭绝密切相关?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和其他物种多样性演替的影响下,现代鸟类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程?
【编者按】科普画家蔡沁创作的史前生物轻科普手绘图鉴《史前生物你叫啥》最近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书中的内容曾在《博物》杂志上以“史前奇葩说”专栏形式连载,深受读者喜爱。本文摘自该系列中的《恐龙和它的朋友们》一书,澎湃新闻经出版方授权刊载,标题为编者后拟。
科技日报福州2月13日电(记者陆成宽)《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通过研究政和八闽鸟,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就已出现。这一发现将现代鸟类的关键特征——尾综骨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近2000万年。
东南网2月13日讯(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记者 张颖 实习生 张灿)《Nature》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报道了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鸟类、 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也是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化石, 揭示了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侏罗纪晚期(距今1.5亿年)就已经出现,该研究将以尾综骨为代表
光明日报北京2月18日电(记者齐芳)此前的研究认为,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并在恐龙灭绝后快速演化。但一项中美联合研究却发现,现代鸟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也就是说,在恐龙灭绝前,现代鸟类就已经出现了。
生命演化史上有一些重要的节点事件,比如颌出现、鱼类登上陆地、爬行动物飞上蓝天等。过去,科学家理所当然地认为,当这类具有“演化革新”意味的特征或者形态功能在某一类群中刚刚出现时,该类群的演化速率会变快,多样性也会增加。原因是这些“革新”能够帮助生物快速进入新的生态位。
这一发现或改写鸟类教科书。《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通过研究政和八闽鸟,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就已出现。这一发现将现代鸟类的关键特征——尾综骨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近2000万年。
近日,《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与周忠和完成的关于恐龙到鸟类演化过程中形态多样性和演化速率的深时变化问题。恐龙到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中最为“震撼”的事件。
人教版语文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作者、中科院研究员徐星带来开学第一课,揭秘恐龙如何演变成鸟类。这篇课文展现了恐龙家族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怎么样从地面上一步步演化出各种各样像鸟的特征,演化出飞行的器官和飞行能力,最终飞向蓝天,变成了五色斑斓的鸟类。
记者3日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我国科学家在辽西热河生物群新发现一种长着恐龙头骨和怪异身体的白垩纪鸟类,命名为“朱氏克拉通鸷”。这一发现为解答鸟类如何由恐龙演化而来并演化出独有的形态特征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生命演化历史中最震撼的一幕被认为是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其中涉及了大量骨骼、肌肉、表皮衍生物和其他生物学结构的改变。地球上的第一只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换句话说,鸟类起源于何时?2月13日,中国科学家公布目前全球最早、也是最古老的鸟类——“政和八闽鸟”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