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2日,《羊城晚报》发表香港作家陶然辞世前一个月寄来的纪念诗人卞之琳的文章《当年诗人二三事》,其中提及卞之琳1992年9月15日来信中抄录的“八月二十七日写了而没有给你寄出的信”:1980年香港一晤,匆匆已十有二年,老来事繁心烦,久疏致候,谅能见谅。
前言前言“因为我确实有点穷没钱!如果有律师事务所可以提供咨询的话。我自己可以去打官司,就是要把对方搞死!以前的人,都是70岁古来稀,而如今70岁的老爷子还在“开车”,假借给公司俱乐部招聘理疗师为由,实则是给自己找“暖房丫鬟”!真的是宝刀未老,人老心不老!
在前人对未来的畅想环节,第一个登场亮相的是“新世纪函授学社社长”章衣萍,大屏幕上出现了他的一段话:“我理想中的中国,最低的限度,要大家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路可走。——这个简单的梦,也不知哪一年可以实现。”
近日,多名专家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伪名人名言”大行其道,其危害不容小觑,应多管齐下,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强化平台注意义务、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伪名人名言”现象的发生。
在撰写古代状元进士们的事迹过程中,笔者常常会生发出一种人生无常的感慨。有些状元进士虽曾风光一时,但人生际遇却异常悲催。大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乙丑科状元,乃庐州无为(今安徽无为)人氏焦蹈。焦蹈在少年时代,即以好学有才而闻名四乡。但是他的科举之路,却十分坎坷。
了解眉山苏氏必读蘇洵于嘉祐年间所作之谱,谱收录于《嘉祐集》,见下图:资料出处附于后。由此可见苏轼仲子无后,这么重要的字眼不可能乱写,资料是苏岘诸子提供而认可,故苏迨四子必无嗣,或是早夭、早卒,或是有女无子,或是靖康兵祸而亡。
【文艺院团保留剧目巡礼】评韵唱古今 经典传百年——中国评剧院看家戏回眸作者:马艳会(中国评剧院助理研究员、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学术秘书)中国评剧院是伴随新中国成立逐步建立的国家级评剧表演艺术团体,其前身为1953年成立、隶属于中国戏曲研究院的中国评剧团,1955年正式更名为中国评
《洪久坳叙事:一个“70后”的纸上村庄》梁瑞平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人,永远走不出童年。坚固的乡音,顽强的味蕾,不褪的记忆,总是牢牢驻扎于大脑中,你即便天南海北,满世界游走,身上还是脱不了故乡的气息,童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