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法国人布朗德在斯托克斯迫击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81毫米迫击炮,这门火炮奠定了现代迫击炮和炮弹的基本结构。这种迫击炮重量轻、威力大、简单可靠,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仿制,其中包括苏联的82毫米迫击炮82-PM-37。
随着解放军军事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军不仅完成了师改旅、信息化等多项大改革,而且也实现了营级部队的合成化,传统的步兵营/坦克营被升级为合成营之后,对炮兵支援火力的需求也大幅提升,我军的营级火炮也迎来了一波鸟枪换炮,从传统的人力操作82mm迫击炮一下子升级为120mm自行迫榴炮,火力呈现几何式增长。
不过这次咱们乳不动,因为他们这门炮除了威力比较小之外,各方面指数都比当年其他国家的轻迫强的多。德国GrW 36重14公斤,法国Mle 37仅3.6公斤,将近4倍的重量差,作为一款排级支援武器而言,光是这个重量就能让德棍躲到厕所去哭。
前文介绍了抗日战场上中国军人手中的法国造枪械,今天咱们在说一说抗日战场上中国军人手中的法国造迫击炮。布朗德Mle1937式50mm迫击炮主要技术参数战斗重量:3.6kg,口径:50mm,高低射界:45°(固定射角),理论射速:20—25发/分,有效射程:230m,其余参数不详。
乌克兰国防部发布的照片显示,乌军前线部队使用了法国制造的MO-120-RT-61式120毫米线膛迫击炮,尽管这种迫击炮是上世纪60年代的设计,但其性能在今天依然不落后,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先进,包括美国在内,多个国家的武装力量装备这种迫击炮。
国民党军工系统生产的迫击炮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在近代火炮史上,中国从1884年始,就制造过山炮、前膛抬炮、劈山炮等 火炮。1923年中国仿制出具有现代意义 上的迫击炮,这种“沪式”82毫米迫击炮根据英国斯托克斯式迫击炮仿制而成,全炮重68千克,弹重3.8千克,最大射程2.
驻外兵力:驻德国1.17万人、法属圭亚那3600人、新喀里多里亚3900人、中非共和国150人、乍得800人、科特迪瓦500人、吉布提3200人、加蓬600人、塞内加尔1300人、太平洋派遣舰队3800人、印度洋地区4000人、安的列斯地区5000人。
这两天关于法国陆军专门写了三篇文章,分别是《法兰西帝国最后的荣耀-第一装甲师》、《法兰西帝国最后的荣耀-第三装甲师》、《法兰西帝国最后的荣耀-只管贵不管对的法国陆军十大装备》,后台有朋友留言说看完了还是对法国陆军整体概念不是很清晰,那我们今天就再开一篇,战斗力啥的就不写了,很单纯的统计一下法国陆军的装备数量,一起看看上三常和下两常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所有人都会承认,莫斯科对乌克兰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改变了欧洲地缘政治,当这场战争已持续了两年后,欧洲也在发生着变化,法国很可能会取代德国重新成为欧盟的领导者,而上一次法国在欧洲大陆有这样的地位,还是二战爆发前。
12月18日,法国特种部队通过黎巴嫩,突然冲入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市,抵达法国驻叙利亚大马士革市的大使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忽然让人记起叙利亚曾经也是法国的殖民地,那这位曾经拥有“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兰西共和国武装部队意欲何为?如今的法国军队又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抗战之前国军炮兵部队曾经从不少西方国家采购了重武器,因为当时我国的工业水平实在太低,制造的装甲车和火炮都较为落后进口成了最后的选择,之前我们已经盘点了采购自德国和苏联的武器,这次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