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从山西运城李家大院回来,又得知河南鹤壁也有个李家大院,于是借周六休息与朋友一同前往探访,早上5点钟起了个大早驱车100余公里到了目的地,没想大门紧闭,抬头看到墙体上一牌子写着每周三免费参观,街上四处可见老屋废墟及拆下来的木料可能正在加以维护修缮。
鹤壁李家大院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近500年,占地50余亩;5个并排九门相照的楼院组成,共有房屋1500余间,最高的建筑20余米;每个庭院里都设有哨卫楼、仆人院、柴院等。整个建筑群巍峨壮观,精雕细刻,四梁八柱、花墙砖雕、屋檐陶兽……无不显示着当时主人的威严与尊贵。
港编一直听说鹤壁有一座鹤壁版乔家大院,“李家大院”,但只是耳闻,从没去过,近日有幸和朋友一同去探访,大家随我一起来吧!在鹤壁山城区大胡村的弯弯绕绕的巷子里看到这几块碑,鹤壁李家大院,大胡村李尚书府。残存的拴马石,好像在诉说者当年此地的车水马龙。
八抬大轿娶新娘排练现场。鹤壁网-淇河晨报消息 (记者 王风娇)提起李家大院,鹤壁人可能并不陌生,它就是位于山城区大胡村始建于明朝的古建筑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古建筑群在繁华的都市中显得有些孤寂与落寞。
“小故宫”李尚书府、农民夜校旧址、豫北战役指挥部旧址……千年古村的红色记忆——探访山城区大胡社区汤河岸边的大胡村(今大胡社区)。尚书府大门。李燧故居。李家大院内的三寸金莲石梯。农民夜校旧址。李家大院一隅。李家胡同。李家大院内景。
在河南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大胡村,有一个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古老大院,它比著名的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历史还要悠久,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大院座落在汤河北岸,三面环水,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以明、清风格为主,,由九个并排九门相照的主院落组成,整个建筑巍峨壮观,设计精巧,建筑考究,工艺精良,独居古林风格和人文魅力,,被当地村民称之为“小故宫”。
传统村落既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库。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中心地区之一,河南拥有数量众多且特色各异的传统村落。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一批传统村落重现生机,让乡愁有“乡”可寻。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1200多年前,宛如碧玉、风景如画的淇河令诗人李白写下了游记赠别诗《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1200多年后,淇河依然绿水悠悠,不同的是,鹤壁淇河、“中国诗河”的文化品牌已然让这锦绣山河更加瑰丽。前人赞誉,后人续章。
耿寺村位于山城区石林镇,村落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东西狭长呈长方形,汤河自西向东绕村北部流过。耿寺村有古老的建筑,千年的古道、美丽的传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月20日,记者走进耿寺村,探寻发生在那里的故事。
从地图上看,河南坐落在我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大省,并且还是一个传统的人口大省。虽然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变化,很多建筑都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中,但是仍有不少建筑幸运留存下来,成为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