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出后,引起了很多人士的评论,在评论区看到有人在剩余价值的十问之外提出了新的问题。今天,我先回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说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但是资本家的企业出现亏损时,剩余价值到哪里去了?
近期,在乌有之乡网上看到了石兴国同志《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核心和重点才是误区》一文,文章就我《讲讲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与按劳分配》一文中“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当作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核心和重点,只是一个误区”的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核心和重点才恰恰是误区,是对马克思关于所有制问题的那段话本意的曲解”。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国有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是舆论界关于国有企业的一切争论的总根子:闹私有化的人、主张改革就是要消灭国有经济的人,正是从不要国有经济出发的;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依托于其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而关于“虚拟资本”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脱实向虚的趋势,在启发了对资本的社会学思考的同时,也引起了各种讨论与争论,为鲍德里亚、布尔迪厄等人将其转换为文化社会学范畴提供了可能与路径,也给马克思主义研究本身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为什么改革产生了人民群众缺乏获得感的问题?”另一方面,产权改革除了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之外,还把乡镇企业、大集体企业和中小型国有企业都私有化了,而私有化的结果就是两极分化,让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走向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