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涛)意外跌倒摔伤后,正确的处理方式十分关键,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伤害,避免二次损伤,以下是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一、自我感觉与初步观察跌倒后不要急于起身,先感受一下身体各部位的状况,判断是否有剧烈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情况。
4月18日清早起床,整个长沙黑云密布,雷声阵阵,大雨倾盆而下,不少市民直呼:“天黑得跟晚上一样,直接上夜班了。”雨天路面湿滑加之天色昏暗,行人滑倒风险增大,湖南省胸科医院骨科主任肖经难表示,如果不慎滑倒,应急措施很重要,这样做可以把伤害降至最低。
武汉新一轮的低温雨雪天气如期而至冻雨雪天路滑,一不留神就会摔个“四仰八叉”,严重者甚至造成骨折,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伴随骨质疏松摔倒,所致骨折风险更高。有数据显示下雪当天和雪后3天左右是骨折、摔伤高发期在这样的风雪天里我们该如何预防摔倒?摔倒了,应该如何处理?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22日讯(通讯员 刘鑫 王鑫)今天,长沙市民翘首以盼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大家倍感兴奋,纷纷出门打雪仗、赏雪景。与此同时,因雨雪天路面湿滑,导致摔倒甚至骨折的人也不少。笔者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和骨伤科了解到了最新的一些情况。
王健全表示,摔伤以后,最重要的是先要鉴别一下是不是有骨折,尤其是老年同志,骨质比较疏松,摔倒的时候要尝试动动四肢、动动腰,看看有没有骨折,如果有肢体变形,或者不能动了、疼得特别严重的情况,那就高度怀疑有骨折的风险,这时就不要动了,越动骨折处越会错位,对病人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这时候要及时呼救,找120来处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 朱立国冬季雨雪天气增加了跌倒风险,导致骨折、脱位、外伤发生率增高,老年人、行动不便人群应在做好必要的防护情况下外出活动,或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若必须外出,一些相应的防滑措施尤为重要。
明日是冬至节气。1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院士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朱立国回答了红星新闻记者关于冬天跌倒的提问。冬天雨雪天气,地面湿滑,增加了人们跌倒的风险,有哪些有效的防滑措施可以减少此类风险?
01 先检查伤势,不要贸然起身,要检查是否有骨折发生,并第一时间呼救。02 不要揉捏患处,这样做无法缓解病情,只会加重水肿。03 如果出现肿胀,请及时冰敷,以缓解肿胀和疼痛。最重要的是,在家属的陪伴下前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通过以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在雪天时确保安全。
1、如果是背部先着地,应弯曲双腿,挪动臀部到放有毯子或垫子的椅子或床旁,然后使自己较舒适的平躺,盖好毯子,保持体温,如可能向他人寻求帮助。2、休息片刻,等体力准备充分,尽力使自己向椅子的方向翻转身体,使自己变成俯卧位。
央视网消息:1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冬天雨雪天气,地面湿滑,增加了人们摔跤的风险,请问有哪些有效的防滑措施可以减少跌倒的风险?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如果不慎跌倒后,又该如何正确处理?
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碰到意外摔伤情况,许多人摔伤后常常惊慌失措,不知怎样急救处置。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医生来介绍摔伤后怎样有效处理,才能避免伤情加重,为进一步专业医疗救护提供基础。摔伤后不应立即起身,应先进行自我检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12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朱立国介绍,冬季雨雪天气确实增加了跌倒风险,导致骨折、脱位、外伤发生率增高,老年人、行动不便人群应在做好防护情况下外出活动,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
说到跌倒,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爬起来不就好了。对年轻人来说是这样,但对老年人来说,摔一跤可能是致命的。老年人跌倒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软组织损伤、骨折、心理创伤及损伤后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等,跌倒入院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