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四川当铁道兵,修建襄渝铁路在宣汉县毛坝住了4年,没有任务前往阆中,故无缘浏览古城。前几天汽车连副指导王正学,1965入伍的阆中战友给我发来几个视频:《四川阆中:千年古城迎盛会,阆中古城夜景更迷人》,《两场文旅盛会相约四川阆中千年古城玩法上“新”》即2022四川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
在潮州这座千年古城的众多名片中,“海滨邹鲁”以其古朴典雅奠定了这座城市崇文重教的底色。宋真宗咸平年间,四川籍官员陈尧佐因上书忤逆皇帝被贬为潮州通判,赴任后其重视教化,“修孔庙、韩祠,率州民之秀者就于学”。
大山苍苍,闽江泱泱,东海茫茫。山河海在这里汇聚,这是一片天然钟灵毓秀之地。长乐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伟大航海家郑和在此七下西洋,汉代名医董奉在这里演绎“杏林春暖”,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在此创建清规戒律。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韩 愈每当读到这首赞美蒲州山河的豪迈诗歌,一种文化自信袭上心头,不由得想起它的作者——韩愈(768—824)。韩愈世称“韩文公”,唐代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有潮水往复,绵延不绝、滋长生发的地方,就有潮声,有潮人,有潮人之文。岭南先贤屈大均曾编纂了四十卷《广东文选》,在自序中写道:“嗟乎!广东者,吾之乡也。不能述吾之乡,不可以述天下。文在吾之乡,斯在于天下矣。”
一份美食,诠释的是一座古城的千年风味。无论是网红视线聚焦的“色”,还是古巷人家中飘散的“香”,无论是味蕾触碰感受的“味”,还是番客侨亲心中的“念”,一席“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是美食赋予一座城市的时光记忆,也是古城文脉中的浓郁乡愁。
(陈俊卿)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自隋唐开科以来,福建莆田共出现进士2482名,甚至出现了“四异同科”的科举奇观。(点击海报 收听普通话版本)(点击海报 收听闽南话版本)福建莆田,古称兴化,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
原标题:海南周刊 | 丘濬:眼前口头话 人间绝妙辞国士丘濬·一代文宗一部《大学衍义补》足以让丘濬扛起明孝宗御赐的“理学名臣”封号,但史学界给的“文臣之宗”之美誉却不是一两本著作就可以概况的。丘濬一辈子与文字打交道,著述浩繁,他的文学作品雅俗共赏。
文公书院与同安一中一脉相承。(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供图)紫阳过化祠院轩然,轮峰挺秀源远流长。在厦门同安大轮山南麓,有一座距今已有674年历史的书院,名文公书院。崇祀先贤、讲学藏书,它是厦门最早的书院,也是泉州府属最早的官办书院。它的名字,来源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