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实习生 刘思圆近段时间,每当夜幕降临,四川天府新区新兴街道梅家村9组附近一处名为“黄金滩”的地方就变得热闹非凡:吃了晚饭晃悠的村民,忙完一天还没换工装的工地工人,售卖冰粉炸土豆的商贩,以及跳着“老年迪斯科”劲头十足的主播都赶到了这里,一个延绵300米人声鼎沸的
经常喜欢周末和朋友一起蹦迪“夜店小王子”的称号也渐渐被朋友熟知很多朋友对蹦迪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偏贬义的比较多觉得那种地方没几个好人,而且还高消费并且认为【我经常蹦迪,应该花了好几万了】吧其实我蹦迪很少花钱,每一次花的钱不超过20块,有些人说吹牛b,那你蹦到三四点,你打车回去,还
一谈起酒吧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电影中那些美国西部一群牛仔端着一扎啤酒在座位上“Yeah,Come on!Cheers”的场景。随时代变迁,酒吧也从以往的单纯的喝酒演变为灯光音响配合的娱乐方式,成为释放压力和谈笑风生的场所。
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赵奕9月13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神獒国际户外运动村。夜幕四合,几位成都嬢嬢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围聚成一个小圈,跟随动感音乐摇摆起来,还有大叔拿着手机围绕着人群小跑着,给她们录制视频,嘴里念叨着:“好看好看。”晚上8点过了,人越来越多。俨然一个大型的蹦迪现场。
黄金滩蹦迪舞会的领舞者。 张浪 摄蹦迪人群。 张浪 摄 随着黄金滩蹦迪舞会的走红,不少外地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蹦迪的行列。 张浪 摄 黄金滩蹦迪舞会的领舞者。 张浪 摄 舞池里踩在板凳上的蹦迪人士。 张浪 摄 蹦迪现场引来了不少附近村民前来围观。
而且你还能在这里目睹:你妈/你爸和陌生阿伯/阿姨即兴跳舞,60后抢麦插歌,撒泼打滚,90后甘做绿叶,强势围观,主持人现场cue流程,入座了就要上台献唱,唱好了会现场收到20块一次的花环和礼炮,比直播里的虚拟礼物更激动人心,很多人因此经历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电音,一个并不陌生的名词,作为一个历史并不是特别悠久的音乐风格,它在中国的兴衰更迭并不为大众所知,这一期,让我们一同走近早期的“触电“中国。从荷东到电音荷东文化的起落《荷东》是一套欧洲舞曲音乐系列专辑。
在导演罗冬的获奖新作《梅的白天和黑夜》中,颇为动人的一景是梅与姐妹、爷叔们在舞厅中的谈笑往来。洋红的环境灯光中,艳丽的绿色、蓝色在镭射灯球的反射下映照出这几张不再年轻的脸孔,他们在嘈杂的音乐里对话,如舞池中的舞客,进三步,退两步,话里话外暗藏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