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看到一篇关于评价《沁园春·雪》的文章,认为其不合格律,成为了“压卷之作”是“另一种缺憾”。这位网名为“书生某某”的网友,在文中指出《沁园春·雪》作为近现代旧体诗词的压卷之作,指出其作为“词”,在格律上存在“不合平仄”的问题,从而存在“缺憾”。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打开手机,刷到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有人竟然在网上声称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是“仿写”自苏轼的一首同名词作,这个消息迅速引发了热议,评论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时间汇聚成潮,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我本能地对这种说法感到愤慨。
这几天,在头条上,很多人感到气愤,一个叫明**的人转发了一首当代人写的《沁园春·雪》,说是毛主席模仿这首词创作了《沁园春·雪》。拿续貂的狗尾来亵渎经典,实在可恶。网友们在愤怒之中,误会新版《沁园春·雪》是苏轼所作,以为明**用自以为苏轼所作的《沁园春·雪》讽刺毛主席抄袭。
争议的焦点之一,便是《沁园春·雪》在诗词格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众所周知,格律是传统诗词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平仄、韵律等规则为基础,赋予了诗词独特的音乐美和形式美,在《沁园春·雪》中,我们却能找到一些不符合传统格律要求的地方,词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一句,开头的“惜”字在古代属于入声字,读音短促低沉,与整句的气势和韵律并不协调,“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知弯弓射大雕”一句,按照词牌的平仄要求,“成吉思汗”四个字应该为“仄仄平平”,而实际上却是“平仄平平”,明显不合规范。
《沁园春•雪》一直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词作。前段时间有一个叫作家李南枫的网友,对这首词提出一些批评,因此又一次闯进了大家的话题。而这时候,有人又找出另外一首《沁园春·雪》,署名苏轼。这两首沁园春有一定相似之处。苏轼是宋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和辛弃疾齐名,被并称作苏辛。
毛主席《沁园春雪》第一,岳飞《满江红写怀》第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三。毛主席的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俯看天下,傲视古今,放眼当今,壮志凌云,舍我其谁,千秋伟业,排名第一,实至名归。
苏东坡和毛泽东相隔八百多年,他们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都有卓越的贡献。1958 年12 月21 日,毛泽东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对《菩萨蛮·黄鹤楼》批注道:“心潮: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