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唐山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在长诗《牵牛织女》中,杜甫这样写道,意思是:什么牵牛织女,有谁见过?就是个无聊的传说。杜甫认为,每逢七夕,上至公卿、下至平民都在祷拜,不惜通宵忙碌,毫无意义。
前些天出于自身喜好,我分享了一些80/90后语文课本上的精彩插图,没想到吸引了众多同龄人的关注,十分惊喜!原来还有这么多人记得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回忆,很多人甚至还能清楚的说出原文中的人物、细节、精彩语句……由此可见,原来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受教科书的影响真的很深刻。
每学期一拿到语文新教材就赶紧查找到底有几篇需要背诵全文,最怕的就是背诵文言文,至今讨厌诸葛亮的原因就是《出师表》特么要背诵全文,最来气的是最后一段“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好家伙,你一个“不知所言”,如“噩梦”般折磨着一代代的学生。
《九重紫》。原来语文老师说没点文化,你连电视剧都看不懂是真的。我也是头一次在电视剧里听到完整的三纲五常。通义有言:父为子纲,父不慈而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则妻可改嫁。什么时候说过女子理应受迫服从?表面看仅仅只是两句台词,然而里面藏的全是细糠。
如果承认“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是本段中心句,那么,汪曾祺《昆明的雨》的这一段其他内容的乡愁在哪里,就是一个要费些思量的问题。因为除第二句借《夜雨寄北》表了乡愁外,剩余词句起码从字面上是看不出多少乡愁的。难道作者的乡愁真的是“淡淡的”,淡到只需一首《夜雨寄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