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图卢兹大学的“太空诊所”实验室正在开展一项模拟失重试验,获得长期失重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数据,并验证锻炼方案的有效性,为长期太空飞行做准备。受欧洲空间局的委托,“太空诊所”实验室从3000多名申请者中挑选出12名男性志愿者,参与为期88天的实验项目。
中国空间站任务艰巨复杂,目前,航天员飞行时间长达6个月,对其身体素质、知识技能、应急决策与处置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都提出了极高要求。要想成为一名遨游太空、逐梦星辰的航天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中国航天员又是怎样练成的?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顺利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经常会有人问,航天员的“超能力”从何而来?他们是怎样练成的?八大类百余项训练,从难从严练就航天员的“超能力”。
黄伟芬中国空间站示意图。航天员进行模拟失重水槽出舱活动训练。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提供5月28日,神舟十八号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除了出舱,还有许多任务正在进行,考验着航天员的各方面素质。
在《工人日报》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一个有三条导轨的高大结构,中间是一个圆柱形的舱体,在电磁弹射动力的作用下快速上升,抵达顶部后再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回落,据视频介绍,该结构是一个模拟微重力环境的结构,与同类型设备相比,这个结构可以模拟长达4秒的失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