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这个官僚体制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由来已久,根据《礼记》记载,“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可见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三公九卿”的说法,并一直被各朝代沿用,但这种制度,真正的成熟和完善时期,还是始于秦始皇时期。
三公九卿乃是秦朝时确立的中央官制,三公是古时辅助国君的3个最高官员,九卿是中央政府的9个高级官员。周代曾经出现过“三公六卿”,分别以辅佐皇帝的太师、太保、太傅为三公,以冢宰、司马、司寇、司空、司徒、宗伯为六卿。
三公九卿,这个称呼是古代社会里一些中央顶层官员的职务。《尚书·周官》中说“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韩诗外传》曾经记载:“三公之得者何?曰司马、司空、司徒也……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
秦朝建国后,颁布了一套完成的中央与地方管理体系,地方设立郡县制,而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乃是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丞相乃百官之长,全国最高的行政长官,太尉,掌管全国军务,是全国最高的军政长官,但是在寻常时期太尉并没有兵权,如有要事,需要向皇帝索要虎符,御史大夫又成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而九卿分别是掌管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乃九卿之首,掌管宫殿警卫的郎中令,掌管宫门警卫的卫尉,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的太仆,掌管司法审判的廷尉,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的典客,掌管皇族、宗室事务的宗正,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的治粟内史以及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的少府,最终在隋朝被三省六部制取代。
前言: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它的存在是有特殊意义的。有位外国学者说过,正因为中国有了秦始皇的统一,才会有现在的中国。所以秦朝和秦始皇对于中国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秦始皇的伟大之处,不只在于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