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8月25日武元甲降生于法属印度支那的一个地主家庭,位于广平省丽水县禄水乡。他被命名为“武甲”,意寓其日后能文武双全。武元甲的父亲,武光严,精通儒学,且是一位热衷于越南民族主义的活动家。在正式入学前,武元甲便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学习传统经典与民族思想。
由于在第一次、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中打出了威名,武元甲曾先后于1966年1月、1968年2月和1972年5月三次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西方军界给他起了不少绰号,如“奠边府之虎”、“红色拿破仑”等,很多西方人都知道东方有个“甲将军”。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之后,时任越共领导人的黎笋野心极度膨胀,开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不过,与此同时,仍有部分越南高层领导坚持着已故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执政理念,不满黎笋的倒行逆施,一直反对与中国打仗,并且致力于中越关系的发展。
1979年2月17日,人称“红色拿破仑”或者“奠边府之虎”,曾让欧美殖民军队闻风丧胆的越南武元甲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耗尽毕生心血缔造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精锐,在中国许世友、杨得志二人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一说到中越边境战争,除了始作俑者黎笋,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越南军队的一把手武元甲。老一辈中国人对武元甲是很熟悉的,武元甲在越南军队里的崇高地位大概可以等同于人民军队里的朱老总,他是越南武装力量的创始人,在越南党内的地位仅次于胡志明。
作为边境接壤、风俗相近的邻国,中国与越南之间的关系曾经走过了一段曲折变化的道路——从上世纪50年代起,胡志明曾经高度评价两国在抗法、抗美之战中结下的深厚友谊,称之为“同志加兄弟”;但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领域的暗流冲突逐步加剧,最终甚至刀兵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