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努力使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从“世界最大”转向“质量最优”“人民最满意”,是我们这一代医务人员肩负的神圣使命。然而,医疗工作本身存在风险性、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即便医疗技术与医院管理达到高水平,也无法确保所有治疗万无一失。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岳曾有位知名专家在一次会议上说了几句“跑题”的话,我非常认同。这位专家说:“当下我们医生,对可查可不查的一定要查,可救可不救的一定别救!”台下居然是掌声一片。医生们为什么鼓掌?估计可能是觉得这样说很解气。
本书作者韩启德是我国著名的病理生理学家,他长期从事分子药理学和心血管基础科学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务。
医学的是什么?医学是关爱生命、促进健康、治疗疾病的科学、艺术和实践。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人群,他们来自不同程度发展的经济社会、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所以医学也同时具有社会和人文属性。
6月29日晚,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王一方教授作为嘉宾做客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抖音、西瓜视频联合推出博雅讲坛第472期“你好!大学—北大名师聊专业”专题系列直播活动,主讲“医学人文是什么?每个人都要有‘医’缘”,累积51万人次观看互动。
中西医之争是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个持续的热门话题。但是,参与讨论的大多数人对话题所涉及的“中医”、“西医”,以及“现代医学”等的基本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比如,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说,“根本不存在什么中西医之争,只有中医和现代医学;只不过,现代医学是由西医发展而来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近年来,我国的叙事医学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18年1月,《叙事医学》杂志创刊;2020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叙事医学》出版;2022年11月,中华预防医学会叙事医学分会成立。
作者: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相较于八年前屠呦呦以青蒿素折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世纪盛典,三年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严峻现实,让国人更深层次地认识了中医,甚至是重新发现了中医,在这场中国抗疫斗争中,中医药广泛深入地介入诊疗全过程,进指南,显奇效。
2023年12月17日至23日,汕头大学医学院举办了第二届“科技人文活动周”系列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32位来自医学、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发表演讲,旨在激发医学生对自然科学、医学、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兴趣,让他们深刻理解医学是科学之真、人文之善和艺术之美的融合体。
尹烨小兄弟43岁,比我年轻17岁,但他已经是非常著名的生命科普专家,也是年轻有为的生物学家。他说话一针见血,通俗易懂,比如他说:“人类进步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下一代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每一代都在颠覆上一代,这就是基因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