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熙宗天眷新制开始皇帝大臣穿汉服,金熙宗和金海陵王时期金朝忘本式汉化 ,到了金世宗时期金世宗本人提倡女真衣冠,但身边大臣依旧穿汉服,金世宗本人在重要场合也穿汉服,不过把金熙宗时期和金海陵王时期的宽衣大袖改为窄袖,金世宗后面的金章宗又是忘本式汉化,到了金章宗,金朝基本上已经全面汉化。
本 文 约 3600 字。阅 读 需 要 10 min。大明洪武元年,为了消除元朝遗留衣冠服饰的影响,就在朱元璋登基的第二个月,他便向全国颁布了一份诏书,要求革除胡衣胡服,“复衣冠如唐制”,希望能够使“百年胡俗”复“中国之旧”。
道袍直领大襟,两侧开衩,接有暗摆,以系带系结,领口常会缀上白色或素色护领。叶梦珠《阅世编》详细记录了道袍形制:“公私之服,予幼见前辈长垂及履,袖小不过尺许,其后衣渐短而袖渐大,短才过膝,裙拖袍外,袖至三尺,拱手而袖底及靴,揖则堆于靴上,表里皆然,履初深而口几及踊,后至极浅,不逾寸许。”
服饰,作为身体外在的显著特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被认为是族群认同和区分的重要标志,并被纳入礼制的范畴且在后世不断得以强化。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时代,其冠服制度更是从一个侧面生动诠释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代际、地域之间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韩丹(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日前,第十一届中华民族服饰展演暨西塘汉服文化节吸引了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齐聚江南,共享华夏礼仪服章之美,感受中国服饰文化的辉煌历史和独特魅力。同时期,一场传统汉服集体婚礼在深圳福田举行,让市民沉浸式体验到中华传统服饰之美、中华传统礼制之丰富。
文 | 视界说Talk编辑 | 视界说Talk前言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与许多人理解的“汉朝服饰”存在区别。汉服是以中国礼仪为核心,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结合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形成的独具汉民族精神风貌的传统服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