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时出道的年轻作家相比,贾平凹的作品是最早“走向世界”、为西方读者所熟知的。早在1978年,《中国文学》杂志英、法文版便选译了他的两个短篇小说《果林里》《帮活》。1979年,接着选译了《满月儿》《端阳》。
【来源:陕西工人报】魏锋贾平凹与荣宏君手捧《正报》合影。《张伯驹年谱长编》,荣宏君著。张伯驹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段传奇,是“民国四公子”之一。他出身名门,博精诸艺,诗词歌赋,下笔成章,书法戏剧,无不精妙。其生平和成就在中国现代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 逄春阶2月25日上午,贾平凹先生的身影出现在首届济南书市开幕式上。他在致辞时说:“不论是人是兽,是花木,是庄稼,为人就把人做好,为兽就把兽做好,为花木就开枝散叶,把花开艳,为庄稼就把苗秆子长壮,尽量结出长穗,颗粒饱满。”用平常话,说平常事,不做作,不刻意。
屋外一棵大树,从窗子里望出去,就是一堆绿。这绿浑厚,有疏有密,或浓或淡,每股枝条的伸出,枝条上每片叶子生成,都组织得那么合理,风怀其中。从二〇二二年春季到二〇二三年的夏天,我就在这窗子里进行着《河山传》的写作。
上海市静安区图书馆海关楼,始建于1931年,是沪上优秀的历史建筑,作家赵丽宏的书房就在四楼。一个下午,我们与赵先生相会于此。赵丽宏书房的墙壁上,名家墨迹荟萃一堂,每一幅作品,都生出见字如面的感觉。过道墙上,红木材质的“赵丽宏书房”匾额竖行书写,是冯骥才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