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这是国家国防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在铸造国盾的艰难历程中,无数粤籍核事业工作者投身其中,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奉献出青春和热血。梅州籍的李寿南就是其中一位。
6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声“东方巨响”之后,中国又接连研制成功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在一穷二白、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创造“两弹一星”奇迹的背后,是无数“干着惊天动地事,做着隐姓埋名人”的科学家。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时强调说:“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张文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1979年,寻回未爆的核武器弹头后,邓稼先(左)与同事合影于新疆核试验基地的戈壁滩。邓稼先一家人合影。 资料图片他,出身书香门第,毕业于西南联大,后来赴美留学,仅用22个月就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有一位贤惠的妻子,一双可爱的儿女。
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论是原子弹的模拟分析、研究设计,还是氢弹的设计原理、技术途径,邓稼先都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可以说,他是“两弹”走向成型阶段的关键一环,被誉为“两弹之父”。
吴健雄,一位在科学界地位举足轻重的女性物理学家,参与了改变世界的“曼哈顿计划”,为美国制造了原子弹。但她的墓碑上却刻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那么,她为何会选择为美国打造毁灭性武器?她又有着怎样的经历?科学奇才1912年,吴健雄出生在江苏省太仓的一个书香世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新疆罗布泊,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们记住了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的名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还有一位女科学家,她的名字叫王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