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一开始可以说是高不可攀,比如商朝最初只有“太高世中”四个庙号,而且商朝31位君王只有寥寥数人有庙号,周朝废除了庙号代之以谥号,直到汉朝建立之后才又恢复了庙号制度,西汉12位皇帝也只有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文皇帝刘恒、世宗武皇帝刘彻、中宗宣皇帝刘询四人有庙号,甚至王莽为汉元帝、汉成帝、汉平帝三位皇帝上了庙号,但光武帝刘秀认为他们不够格毫不犹豫地废除了他们的庙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三国志》是“尊曹贬刘”的。然而细看《三国志》却能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三国志》的不少记载其实是用一种“春秋笔法”在“尊刘贬曹”,比如《三国志》的记载让人怀疑魏明帝曹睿可能不是魏文帝曹丕的亲生儿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因为皇帝的称号,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所以,我们只从秦朝开始统计。秦朝以前,没有皇帝,只有天子或王,如周天子,殷纣王,齐王,楚怀王等。我们就没有统计其寿命的长短。中国历代的皇帝中,由于早殇(shāng),累于政事或沉溺淫乐,短寿的皇帝很多。
不知是不是受“以成败论英雄”的思想影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似乎都认为诸葛亮不如司马懿,尤其是在军事上。虽说,诸葛亮五次北伐皆无功而返,但他只与司马懿交过二次手,而且这二次交手几乎都是压着司马懿打的,更是以弱国屡次挑衅强国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