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邯郸,这座位于华北地区的城市,有着3100年的建城史,先后吸引过赵国等强国的驻守,成为一座集政治、经济、军事于一体的重镇,文化底蕴丰富。就在今年,邯郸获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原本就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开发,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大名县、元城县、魏县的历史演变:先秦时期- 大名县境夏属观扈国,国治今大名户村;春秋时属卫,称“五鹿”;战国时属魏,魏武侯在此建别都,公子元食邑于此.- 魏县在夏禹时期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属魏。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代,大名县境属东郡,魏县属邯郸郡。
关于北齐天保七年(556)魏县并入贵乡县的辩误近来魏县、大名一些文史爱好者,就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魏县是并入贵乡县还是并入昌乐县,双方各引经据典争论不休。为此,笔者查证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辩误。一、争论的起因。
看了题目或许有些疑惑吧,我的家乡是古朝魏国国都、现在名号梨乡水城——魏县。魏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县城,位于河北省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魏县县名来源于战国时的魏国国名,时魏域位于黄河之东,济水之西,地势显要,被誉为“三魏重镇”,“晋齐咽喉”,“燕、赵、吴、楚孔道”,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魏武侯遂建次都于魏域,并一度成为国都。
近十余年来,魏县一些人士不遗余力宣传魏州,并用魏州二字命名街道办,街、路、学校、艺术中心等。更甚的,想设县级市,并以魏州命名之……一千四百多年前(580年),因魏郡被废,故析相州东部区域,设置了魏州。魏州治所(魏州城)设在贵乡(今大名),下辖昌乐、魏县、馆陶、莘县等十余县。
一,关于二县名和建治时间的说明:魏县由魏武候别都城得名。于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治。大名县由广晋县改名,公元948年建治。二,为何命名魏州的说明:因纪念魏国和陪都而命名魏县,公元556年魏县、元城废入贵乡(王莽故里),公元580年设州时仍取定魏。
魏县甚是古老,公元前195年(西汉高祖十二年)建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名组(中国分部)认定的千年古县!魏县以国纪名,乃是魏武候别都所在(未城村解放前属魏)。古魏县城三处均在今大名境内,恰恰证明是古魏县地。古魏县域与周围分别与邺县(临漳)、成安、肥乡、馆陶、冠县等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