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业绩报酬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根据基金业绩表现,并依据基金合同规定的计算方式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业绩奖励。其目的是激励基金管理人承担适当风险,为投资者创造更高的收益,使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长期利益趋于一致。
在股市震荡调整之际,私募产品的业绩计提再度引发争议。近日,有投资者控诉量化巨头幻方量化,称100万元买私募产品,赎回时只剩下80万元,却被计提了3万元的业绩报酬,在行业内引发关注。为何私募基金的业绩计提多次引发争论?究竟哪种业绩计提更合理?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 陈子卉榜单筛选条件:理财公司发行的投资周期在6~12个月(含)的公募纯固收产品,且近1年每个完整的自然月均录得正收益。本文榜单排名来自理财通全自动化实时排名,如您对数据有疑问,请在文末联系研究助理进一步核实。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 陈子卉、薛茹云据南财理财通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4月17日,今年以来全市场已发行净值型银行理财达7,477只。从风险等级来看,产品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二级(中低风险)。其中,一级(低风险)产品占比4.19%,二级(中低风险)产品占比85.
近日,一家名为“徐星私募证券基金”的私募机构发布公告变更业绩报酬计提方案,强调客户“正收益”的前提下才能计提,顺应了监管强调的“以投资者利益为先”的理念。近年来,主动降费的私募机构越来越多,一场“价格战”似乎一触即发。
9月28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及配套材料清单,包括《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第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第2号——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第3号——私募投资基金变更管理人》,推动形成覆盖“募投管退”全流程、体系清晰协调的自律规则体系。
12月18日起,公募市场首批6只逐笔份额提取业绩报酬的浮动费率基金成立陆续满五年。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2月16日,多只产品成立以来的回报率超过38%,业绩最好的产品的回报率超过70%。成立满五年12月18日起,首批6只逐笔计提业绩报酬的浮动费率基金迎来五周年生日。
(本文作者杨峻,金融资深人士)“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广受诟病。特别是近几年股市表现不佳,连基金都不赚钱了,但基金公司还在赚钱、基金经理还在拿高薪,引发了韭菜们的“民愤”。于是,监管站在投资者一边,推动降低基金产品的管理费、交易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