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舍生忘死刺杀清廷头号人物摄政王载沣未遂入狱后所写:“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当年是名满天下的反清革命英雄。武昌起义爆发后,汪精卫作为政治犯被解救出来。后来跟随孙中山身边。后来孙中山在北京病倒,汪精卫负责起草了“总理遗嘱”,隐然已是接班人身份。
从照片看起来汪精卫是个儒雅的学士,但实际上儒雅的外表下是一颗黑透了的“日本心”。汪精卫在抗日战争中为日军提供了不少情报,并且还专做刺杀,死在他手里的忠勇志士不在少数,一直都在不停鼓吹着和日寇“共存共荣”的旗号,并且对于日寇的命令更是卑躬屈膝,他的种种作为也为他后期被锄奸团刺杀重伤埋下了伏笔。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出生于广东三水,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革命,后因刺杀清末摄政王载沣一举成名。清朝灭亡以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成为民国大总统,汪精卫作为革命元老坚决不在袁世凯政府任职,反而淡泊名利,远赴欧洲。
匡衡自幼家贫,但是热爱学习,通过帮别人打工换取读书的费用,由于白天需要给别人工作,没有时间看书,匡衡想到晚上看书,但是家中贫困,买不起灯油,就想到把墙凿出一个洞来借着邻居家灯光看书,对《诗经》理解极为深刻,受到同样喜欢儒家汉元帝的重用,最终成为一人之下的丞相,封为乐安侯。
尤其是宋家三姐妹,她们由于所选道路不同而留下的恩怨纠葛,堪称民国高门大户里最具传奇色彩背景和缩影。可时过境迁,两人度过漫长人生回望过去时,却留下了相同的遗嘱,这对姐妹间参杂着家国爱恨的亲情,实在叫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