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题:贯通中华文脉 照亮复兴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激活中华文化的历史性贡献述评新华社记者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穿越历史的烟云,一个真理昭示天下——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大写意“冬梦”会徽,到雪游龙、雪如意、雪飞燕、冰丝带等场馆设计与命名,从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立春、雪花、不点火之点燃火炬环节设计,到闭幕式折柳送别等场景表演,都高妙地化用了中国传统诗歌、节令文化、迎来送往的待人接物伦理、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合”友善之邦传统,体现了“以少胜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合”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冬奥会将国风、国潮推向世界。
中新社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 应妮)“这两天咖啡机因为不停制作,都自我保护了,须停5分钟才能启动”,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饮食文化中心负责人廖飞大年初三发在朋友圈里的一条信息,随后还有一句:“2019年春节以后,就没见过这么多观众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随着两岸融合发展的推进和深化,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跨越海峡,来到祖国大陆逐梦、筑梦。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回信,更加坚定了他们扎根大陆的信心、决心。在大陆推广传统汉服文化的台湾女孩林家萱说,身为华夏儿女,最不能忘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两岸青年共同的根。
原标题: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澎湃强国复兴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强国复兴的征程上,要始终坚持“第二个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