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春喜 见习记者 刘一洁5月11日,正值小麦灌浆期,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大型自走式喷灌机蓄势待发,为小麦“顶满仓”做准备。田边,种粮大户刘天华背着手踱着步,偶尔弯腰查看一下麦穗,显得悠然自在。“浇灌这些活儿全是自动化设备了,一人能管2000亩地呢!
河南经济报记者 申桂玲 麦浪滚滚,金穗飘香。5月28日下午,在南阳市邓州市汲滩镇刁堤村,忙活了一季的种粮户胡保同即将迎来“检验”,由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银庆和河南豫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之星)技术人员组成的测产队将在他种植的小麦田里进行实收实测考评。
肥城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也越来越多,今年,肥城市秋粮面积达到65.1万亩,预计10月8日前可完成收割工作。粮食高产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粮食又丰收喽!今年亩均产量近750公斤,打破了我种粮以来的产量记录。
大众网记者 高森贵 通讯员 杨晓燕 韩金亮 王静文 潍坊报道近日,潍坊市农业农村局通报了2024年粮食高产竞赛的情况:昌邑市禾丰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平均亩产为971.79公斤,取得玉米季亚军,并获高产竞赛奖励。这家位于昌邑市北孟镇东官庄村名不见经传的合作社粮食稳产高产有何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