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国内某大哥从德国把民国时候生产袁大头的设备买回来了,成批量的制造真品,还配了一组图,说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以后生产的都是真品。这个谣言去年出来的时候我朋友就转发给我了,当时我就呵呵一笑,心想你咋就不能当一次智者!
近些年,袁大头价格疯涨,带动了龙洋、船洋、孙小头之类的银元价格整体上涨,但如果想去地摊或鬼市上捡漏,就只会看到各种样式的假银元,有些伪造银元制作粗糙、异想天开,有些伪造银元制作精细、足以乱真。不妨把尺度拉远一些,让文瀚乐拍带你简单梳理一下假银元的发展和进化。
银元,一个几乎随便几户人家都有点的东西,先讲点小术语。名词解释:“一眼”即直觉! “一眼货”即看上去是真品。 “有一眼”即看上去像真的,有点看头。 “一眼开门”即一看就知道是真品。 “一眼关门”即不用看就知道是假的。 “一眼假” 这个就不解释了,小学一年级以上文凭基本都能理解。
杨艳华(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这件文物是中央造币厂铸造仿造民国三年银元的钢模。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利用这块钢模铸造了大量俗称“袁大头”的银元。解放以后,瑞金革命纪念馆筹备小组就把它征集过来,现在珍藏在我们馆,已经是国家一级文物。
清朝在顺治时期曾设江南省,该省包括现江苏省、安徽省大部及浙江省北部,制台、抚台、藩台三大宪驻江宁。康熙六年时为缩小行政区划而析分江南为江苏、安徽两省,江苏省府在苏州,江苏布政使司之外同时设置江宁布政使司,驻地江宁,二者同级,析省后直至清末,许多机构仍延用旧名,如江南机器局、江南织造局等。
我收藏邮票三十年,我大爷收藏邮票四十多年。我在零几年的时候还卖出去过一册邮票,大爷愣是一册没卖过,把邮票当成宝,现在邮票不值钱了,他也活成了一个笑话。玉、茶叶、文玩、酒什么都炒不动了,年轻一代连工作都找不到,谁玩这些。十几年前,一整版猴票值一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