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城隍庙,我们首先想到的或许是像上海城隍庙那样辉煌热闹的场面。但作为庙宇中的一种,城隍庙也行使着供奉神仙的功能。在城隍庙中供奉的神仙就叫做城隍神,民间又称之为城隍爷。——城隍神是冥界的地方长官,其职责是保护地方百姓。一、那城隍神是怎么来的呢?
前两个是远古时期,种庄稼的人,后六位则不同,农神指的是土地,猫是因为它能抓偷吃粮食的老鼠,老虎是因为它能抓偷吃庄稼的野猪,然后就是堤指的是护城河,水沟指的是灌溉用的水渠,古人认为万物都有神,虫子当然也有神了,所以要供奉祭祀,祈求它们不要闹虫灾。
公元555年,北齐慕容俨镇守邺城,被南朝梁军包围并截断了水陆供应,形势危急。“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在此危难之时,将帅别无他计,只能率众祈祷。城隍灵验,兴起风浪,冲破了敌军在水道中设置的障碍,北齐军队转危为安。
而且香火很盛,非常热闹,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已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迷信。前几年广西省政府要毁掉桂林的城隍庙,下令叫军人前去执行,哪知许多高级的军官不敢亲自去干,推给下属去做,最后推到排长身上,排长无再推,于是又焚香祷告,禀明苦衷,然后才敢拆毁。
远古时期,农业经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一种潜在的恐惧心理使得先民往往把希望寄托于对图腾、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过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护佑,在“万物有灵”与“天人合一”观念的支配下,出现了有关神灵的崇拜和祭祀仪式,逐步形成原始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