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是泛指体内的精微物质。从其来源上区分,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藏于肾,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又称“生殖之精”。《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指的就是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精。
一般古方中地黄,就是指干地黄,也就是生地晒干,今人方中写生地,就是以前写的地黄。比如肾气芄,今金匮肾气芄等,方中用的地黄就是生地,张锡纯说肾气芄是治虚劳,是活血通痹的药,所以方中用生地就是逐血痹,又加入附子,桂枝,不就是通络行血吗?
一、典籍摘要《日华子本草》:“益脾胃,润心肺。”《本草纲目》:“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名医别录》:“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本草便读》:“此药味甘如饴,性平质润,为补养脾阴之正品。”《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甘,平,无毒。
生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干地黄。本品鲜者外表色浅红黄,故“黄”意为其色;古时以水浸法检验其品质,有“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之说,且以“入药沉者为佳,半沉者次之,浮者不堪”为标准,故“地”意示其品质。
地黄 一味滋补中药叫地黄,历来有生地黄汁、鲜生地、大生地、干生地、熟生地的区别,现今医界删繁就简,只存下生地黄、熟地黄两种了,典籍概括它的功效是“滋阴养血”四字而已。古方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都以它为主药组成,沿用迄今,深受大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