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三年二月,清高宗为阻止缅甸贡榜王朝犯境,组织发动的第三次征缅战役失败,主将明瑞战殁。此次战役的失败,让清高宗震怒不已,当即决定再次筹措人力物力大举征伐缅甸,确定以大学士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得为参赞大臣,鄂宁补授云贵总督,鄂宁补授云贵总督,以江苏巡抚明德调补云南巡抚具体负责执行第四次征缅计划。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与清军交战数年的缅甸统帅诺尔塔自知无力继续和清朝征战,鉴于清军也没有占到太多便宜,决定主动议和,而清军副将军阿桂也认为想要灭缅甸,并非易事,于是和主将傅恒一起商议,上奏乾隆停战议和。
在1752年,缅甸东吁王朝式微,原缅甸木疏土司雍籍牙乘机起兵,自己为缅甸国王。清缅战役可谓是一波三折,清朝共发动四次战役,均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第三次最为悲壮,主帅明瑞深入缅甸境内,大小数十战,最后壮烈牺牲,诚可哀也!
中国和缅甸有着良好的邦交传统,但其实在200多年前中国和缅甸发生了长达7年之久的中缅战争,乾隆皇帝临终前说了这样一句话“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那么这其中有什么曲折内幕呢?中缅历代关系中缅两国自汉代有了官方的正式往来。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因前三次‘征缅之役’都是虎头蛇尾地结束,清军不但在战场上没有取得优势战果,三任征缅主将刘藻、杨应琚、明瑞皆因此而亡,所以乾隆帝在羞怒愤恼之下,以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一等忠勇公傅恒为经略,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参赞大臣阿里衮,及内大臣、兵部尚书阿桂为副将军,第四次率军出征缅甸贡榜王朝,一定要将这‘蕞尔边夷’给彻底降服。
大家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自称“十全老人”,因为他自己认为自己在位时完成了“十全武功”。而他的“十全武功”之一就是平定缅甸。而平定缅甸能被乾隆视为十全武功之一是因为这场战争确实规模浩大,不但持续了5年时间之久,而且还使清朝损失了多员高官大将,遭受了严重的伤亡。
就在乾隆帝力排众议,从乾隆二十年至乾隆二十四年连续四年用兵西域,终于一举‘平准、平回’,消灭了厄鲁特蒙古建立的准噶尔汗国,以及回部大小和卓叛军势力,将天山南北纳入版图、‘故土新归’,恢复新疆的同时,在中华南方的中南半岛上,也强势崛起了一个极具对外扩张的封建地方政权势力,这就是缅甸的‘贡榜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