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不是单指某一位为沂蒙抗战和人民解放拥军支前救护伤员做出贡献的沂蒙女性。这个名词沿用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女性英模群体的代称。因为在支撑敌后抗战半壁江山的沂蒙大地上,踊跃支前,并且豁出身家性命拼死救护过子弟兵伤病员的沂蒙红嫂,她们或者有名,或者无名,多到数不胜数。
小战士醒来后,告诉明德英自己叫做庄新民,几天后,日军离开了附近村子,扫荡也结束了,她就背着庄新民回到自己家中,安排丈夫为庄新民清理伤口,受伤并不严重,但身体极为虚弱,明德英看了看自己那刚出生的孩子,在大清和小爱面前,她选择了前者。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她,就是被后人称为“红嫂”的明德英,一个普通的山东聋哑妇女,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用乳汁救活了一名八路军战士,谱写了一曲军民情深的传奇。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战争时期产生了很多大英雄,这些英雄有男有女,虽然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是男士兵,但是,在后备支援力量中也不缺乏女性士兵地支持。她们虽然很少在战场上抛洒热血,但也在幕后为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提供最大的支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从人民中来,同时也走到了人民中去。在中心民权日后,他开始寻找大部队,这个时候庄新民的心里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以后自己活了下来,那么一定会好好报答这对夫妇。
前方战士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后方百姓砥砺相助捐赠物资,二者兼之方可成功,普通百姓虽无报国能力,但竭尽所能救助伤员,为将日寇赶出中国作出微薄之力,后世红嫂的原型就是这位女性明德英,并没有震惊洋内外的贡献,却有着令人敬仰的精神。
这是一张火遍全网的照片,感动了所有人,看哭了不少人,也是唯一未打马赛克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兵,被誉为当代红嫂,感谢战地记者,将这一动人的瞬间,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实际上,她是个民兵,但她自豪的说,“做为一个兵,就应该上战场”。
革命历史题材油画《红嫂》,毛岱宗1983年作,题识:Mdz 1983。这件作品呈现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一个农妇用乳汁救活一个受伤八路军战士的真实故事,作者将红嫂刻画成天使般的美丽和圣洁,试图通过这一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刻画了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将军民鱼水情变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