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臣子称呼皇帝为“陛下”,“陛下”是臣子对皇帝的尊称,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其他称呼皇帝的如皇上、圣上、万岁等等都彰显着至高无上的特点,但是为什么“陛下”却是“下”呢?
在电视剧之中,我们通常会发现皇帝一般喜欢自称为“朕”,虽然这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吾”、“俺”等字都是我的意思,并没有任何字面意思的区别,但“朕”这个字在古代,却偏偏成为了皇帝专属的自我称呼,并自从诞生之始,就一直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我们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都知道皇帝一般不会说“我”,而说成“朕”,而这个词作为皇帝的专有名词,是由秦始皇开始的,他将自己称为“始皇帝”,并下令将“朕”改为帝王的专用名词。
皇帝的儿子根据分封的不同,有郡王,带封号的王爷如“秦王”,“晋王”,楚王等,王爷的自称,在秦朝以后王爷就是一个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周天子的称呼,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从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的兄弟为王。
经常看到一些历史题材或者是架空历史的电视剧,剧中人物谈到“皇帝”时,不管什么场合、什么情况,张口就是“陛下”,甚至一些著名导演的作品也是如此(此不举例,读者留心处处可见)。那么,皇帝就是“陛下”吗?其实,这样的称谓是有问题的。
都说,“朕”,自秦始皇始,成为皇帝专属的“至尊之称”。其实,甲骨文中已有“朕”字。且卜辞中,“朕”已借用为单数第一人称主格代词,作为在世之商王的自称。见“乙六九八八”“乙七一一九”“前四·四·七”“人二六九”等卜辞。前说亦有合理之处,因为甲骨卜辞中,“朕”还是方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