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还没有骑多久共享自行车,一不留神它们就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就变成了满大街的共享电动车。时代发展太快,共享经济的出现,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万物皆可共享”,我们出门不用再担心手机没电,不用担心短距离打不着车,甚至不用担心下雨没伞了。
骑电动车应佩戴安全头盔那么,共享电动车无头盔可供使用骑行者又不小心受伤的情况下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呢?最近,无锡市惠山区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这个骑共享电动车摔得头破血流的大学生小刘,一纸诉状将共享电动车网络运营平台及电动车提供方无锡某公司告上法庭。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周益帆 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南京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草案)》公布,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旨在加强电动自行车“一件事”全链条监管,有效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风险。
“共享”这个词在近年来逐渐深入人心,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再到共享电动车,似乎共享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人质疑这些所谓的“共享”服务,尤其是收费的共享电动车,是否真的符合“共享”的本义。
事实上,已有不少二线品牌共享电单车进驻北京,包括小遛共享、筋斗云出行、小蜜单车、芒果电单车等,这些品牌的共享电单车正在北京朝阳、海淀等区域的路面“驰骋”。有车可用,但有车却“难用”。“进京赶考”的共享电单车除了面对合规性监管之外,押金难退等消费纠纷也时常缠绕,同时,停车点少、故障车多、运营范围小、续航时间短、乱扣费也成为用户体验的“槽点”。停放在某城市街头的哈啰共享助力车。一线城市的“二线”品牌。“骑小遛电单车3公里,最后花了十几分钟才找到停车点。”
“3月前后,泰安街头出现了好多共享电单车,有美团的,有青桔的,还有一个叫小遛的。这个过程还在持续,截至目前,已经在下沉市场屯兵的,除了美团、滴滴青桔、哈啰等巨头之外,还有小蜜、松果、小遛、芒果、永久等中小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