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翻了,所有的哑巴都说话了。我们翻身了,解放了,我们永远也不会再叫领主踩在脚底下。正如歌曲《共产党来了苦变甜》中这样歌颂道:“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哎,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哎,藏族人民再苦哎再苦也有边哎,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哎。”
在我印象的深处有那么一次非常特别的忆苦思甜大会始终难忘,那个年代为配合当时阶级斗争形势的迫切需要,按照上级领导的统一要求,村上组织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忆苦思甜大会,专程从华县下庙公社请来全县特别出名、根红苗正、苦大仇深的“杜全福 ”给大家作忆苦思甜报告,并配套制作了忆苦思甜饭让亲临现场的人切身感受和食用,谁吃的越多说明接受忆苦思甜教育的程度越高,无产阶级的感情越深;
忆苦思甜,意思是“回忆过去的苦难,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可以初步推断,“忆苦思甜”活动,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兴盛于六十年代,文革年代成了“阶级斗争” 观念教育的基础内容,七八十年代逐渐淡化,现在还偶尔被人提起。
春节前夕,沧州市第三医院行政第一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走进沧州市荣复军人疗养院,慰问革命老英雄,以此表达对老英雄的敬重,对他们曾经烽火硝烟的战斗历程,牺牲奉献换来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幸福表示深深的崇拜和感激之情。
前段时间去了趟西安,逛了大唐不夜城、曲江池公园、寒窑遗址等。深感西安不愧是十三朝古都。她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西安也是陕西的一个缩影。回来之后,特意搜集了一些陕西老照片,大多拍摄于1958年前后。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陕西各地的城市和人文风貌。每一幅画面,既遥远又熟悉。
6月30日,由区文联、区作协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评选结果揭晓。本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文学爱好者的热烈响应,从6月10日至6月25日截止,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共收到参赛作品102篇。
在上世纪1976年的时候,束鹿县(辛集市)试炮营学校贫下中农代表演讲团到学校讲演的题目《忆苦思甜》,当时讲演的是两位贫下中农代表刘福禄、王恒昌……他们都是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老前辈,讲述了在那一时期艰苦的革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