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的重要讲话精神,7月初,全国政协社法委开通“学习民法典”读书群,组织委员在群内学习、讨论、交流。本期,我们分享全国政协社法委驻会副主任吕忠梅在群内的发言内容——“合同”一词在中国的由来。吕忠梅。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民法典第三编为“合同编”,民法典第436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经常会有人问我,“合同”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在中国,还有一个词是“契约”,“契约”就是“合同”吗?这要从中国古代的“契约”一词说起。在中国,“契”是很早就出现了的词汇,后来才将“契约”合用。“契”既指一种协议过程,又指一种协议的结果。
现代社会,作为法律文书的合同使用极为广泛。且不用说企业天天要跟合同打交道,即使对于个人来说,合同跟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大到买房、买车,小到买张电话卡,都要接触到合同。不过,合同,可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合同可算得上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啊。
合同相对性,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拘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合同当事人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
劳动合同、劳务合同、承揽合同有啥区别?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劳动合同、劳务合同、承揽合同这三种情况,这三种合同有什么区别呢?劳动合同就是公司跟员工签的普通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深入学习《民法典》,罗湖法院推出“词条学‘典’”专栏,每日转发一期《民法典》相关的词条解读。本词条所涉条文,除第 510 条、第 511 条、第 650 条外,其他规定同时也被其他词条收录。
职场中,合同是保障雇佣双方权益的关键依据。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法律意义大不相同,个别企业企图用劳务合同代替劳动合同逃避责任,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近日,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一起该类案件。2023年5月,A公司(甲方)与王某(乙方)签订《云南省劳务协议》。
第一章 合同概述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一、合同的概念合同又称“契约”,在英文中称为“Contract”,在法文中称为“Contrat”或“Pacte”,在德文中为“Vertrag”或“Kontrakt”。这些用语都来源于罗马法的合同概念“Contractus”。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成立后,是否已经发生效力尚不能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事实使之确定的合同。在我国,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从事的行为,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情形包括两种,即纯获利益的合同及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