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流传到中国之后,传播范围广,逐渐在国内形成热潮,如今中国人信佛之人占绝大多数,佛教七宝是佛教的七种宝石,但是由于中国不是佛教的起源地,因此流传下来的经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翻译版本,这也就意味着佛教七宝存在着差异,那么佛教七宝具体都有七种宝石呢?
佛教中记载的南红,最早见于元代经卷中,佩戴南红可以降妖除魔。相传是莲花大师斩妖除魔时滴落的血液凝固而成。信徒奉为“红色的寄托”,具有通达神界、驱鬼辟邪、招财纳福、护卫正气的作用。佛家人称之为赤珠或真珠,被列为“佛教七宝”之一。又说,南红是女娲补天使用的五彩石之一。
今天,咱们就来细数一下。七宝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指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此七宝的名称出自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而玄奘所译之《称赞净土经》则称此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珍珠、阿湿摩揭拉婆”。
佛教七宝, 原来佛教中的七宝都是俗物1.七宝中,第一宝就是金。金代表一种健康,许多请回家的菩萨要铸金身,表示"金身护体,百病不侵",代表健康长寿之意,银同样也代表健康长寿同时银还是辟邪之物;金出现略晚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金性能稳定,在自然界中多以游离态存在,获取较易。
自古以来,佛教七珍八宝就以其神秘的气息和独特的象征意义吸引着无数信仰者。七珍八宝,如同佛教教义的载体,承载着佛陀的智慧与慈悲。一、七珍佛教七珍,又称为七宝,起源于古印度,在《翻译名义集》卷三云:“佛教七宝凡有二种,一者七种珍宝,二者七种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