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之人,念经求佛者众多,但是这真正做到了菩萨心肠者却不多。人们嘴上念着佛经,做的却是些有悖于佛理的事情 ,倒也真的是令人不齿。很多时候,佛于人,不过就是心理的安慰剂罢了。 民国时期,倒是有这么“四大高僧”,个个都是精通佛法之人,博通经籍,可谓是现今之人不可相及的。
印顺法师于《怀念长老想起佛教》文中,提及虚云老和尚到处修复废圮的古刹,领众搬砖运土,而又不忘坐香参究、早晚课诵、半月诵戒,保存古代禅门风规,最难能可贵的是,师功成而不居,随缘修复,随缘付託,无丝毫私心!
虚云老和尚年长印光大师约二十岁,虚老对佛家及社会的贡献举世瞩目,南怀瑾先生便是从虚老而入佛门。大师与虚云、太虚等人皆是好友,太虚大师小印老约三十岁,但二人是“忘年交”,如虚云老和尚所讲:“要想佛法兴,必得僧赞僧。”
苏曼殊一百多年前,有位僧人,35岁便离开了人世。不过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他用自己的艺术、审美力量,参与了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虽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他的名字至今依然还是会不断被提起,民国旷世奇僧——苏曼殊。
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方30公里,有一座灵岩山。其实灵岩山只算是一个小丘陵,海拔不到200米。山顶有一座灵岩山寺,就这1600年的历史,寺院中有200多位僧人。1941年2月25日,这一天有3000多人来到了灵岩山寺,一直从山顶排到了山脚。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苏州属于沦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