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阳日报 8月28日至30日,2024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全球首个以通用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大会,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顶尖人工智能专家、行业领袖参加。标普云总裁杨蜀作为优秀人工智能企业家代表,受邀出席。
中国新闻网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人工智能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个人工智能(AI)模型,能即时翻译多达101种语言的语音和文本,包括直接语音到语音翻译。这款名为SEAMLESSM4T的人工智能模型,填补了语言覆盖方面的空白,并且性能优于现有的系统。
2025年1月,全球科技界迎来 “AI智能体元年”:OpenAI Operator:1月24日,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演示首款可独立操作电脑的智能体,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即可完成订餐、购物等任务。
2025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全球数家科技公司竞相发布了其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最新版本。这些大模型具备更快速的回答能力、更强的多模态能力以及增强的推理与生成能力等,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的使用体验,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动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自ChatGPT发布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全新进阶,带来了新一代人机交互的革命。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囊括了算力、算法、数据等数字时代最为核心的竞争要素,引发了大国新一轮全方位科技竞争。
人工智能的发展,似乎会把失业率这个“恶魔”从瓶子里放出来,让无数人忧心忡忡。可国家却依然毫不犹豫地踩下发展人工智能的油门,这背后到底有何深意? 先把目光聚焦在经济领域。人工智能,堪称经济发展的“超级外挂”。它所到之处,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瞬间被机器接手。
近日,中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项国际联合研究利用人工智能(AI)工具发现了161979种新RNA病毒,是已知病毒种类的近30倍,大幅提升业界对RNA病毒多样性和病毒演化历史的认知。这项研究也是迄今为止发表的数量最大的病毒物种发现论文。
来源:【紫金山新闻】近日,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黄广斌首席教授联合哈佛医学院、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家神经科学研究院、新加坡国家人工智能安全研究院、中山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在国际学术期刊《Neurocomputing》(神经计算)上发表题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 国际机构高德纳(Gartner)17日发布预测报告称,未来2年至5年内,中国企业将在AI(人工智能)模型、AI工程化、AI数据管理和AI产品等方面取得进展,这将为中国企业提供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