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11月份中国电影的扛鼎之作,《我不是潘金莲》预料之中成为最大的话题。不管是顶头冯氏喜剧20年的光环,还是金马奖上范冰冰失意的新闻,得意与失意的外在因素始终掩盖不了电影本身的形式创新与批判价值。从形式上而言,圆方镜头的切换成为电影被推崇与争议的形式创新。
电影画面的创新不仅借鉴了绘画艺术的外部创新,在属于电影的门类中,电影工作者们也在积极进行内部创新,在创新剧情之后,导演们又将创新点放在了对画面的掌控上,画幅的变化是导演选择的创新角度,在2016年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不仅在画幅的选择上进行了创新,更在画幅的创新上创造性的选择了中国古典韵味的圆形和方形,颠覆了传统电影的视觉观感,在导演特意设置的画幅下,也将观众观影的视角和范围无形中进行了缩小和设定,导演不仅在前期拍摄的时期加入了自己的设计,也将自己的野心伸向了电影观众的观影体验中,在全程画幅创新的设定下,观众时刻保持着一份清醒,清醒地做电影的观众,当故事的见证者,在电影史上,这种圆形的画幅创新在实验电影中屡见不鲜,但是在商业电影中的创新算是一次创新,在其他电影中,导演们对画幅的创新更多还是局限在长方形的画幅,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在影片开头的长镜头画面也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山河故人》中也利用不同的画幅比例来展现出时代感的意义,但在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中,大胆利用了创新性的圆形画幅,以窥视的视角跟随着李雪莲上访的路线不断更新自己的画幅画面。
虎嗅注:《我不是潘金莲》即将在11月18日公映,本文作者采访了《我不是潘金莲》的开发人和制片人——杜扬和胡晓峰,他们回答了那些你最关心的问题,比如为何选定范冰冰做女主、是否是另一部《秋菊打官司》、为何画幅为方为圆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虹膜”,原文标题为《独家重磅!
图为《我不是潘金莲》海报。经历了调整档期、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拿奖之后,冯小刚新作《我不是潘金莲》昨天终于如期与观众见面。年近六旬的冯小刚这次“很任性地玩了一次”,不仅使用圆形画幅,让“花瓶”范冰冰挑起女主角大梁,还在片中尺度较大地讽刺官场。
读完《我不是潘金莲》,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也到了——书的出版永远是方兴未艾的——多年前我在网上读过此书的电子版,虽然错字连连,仍读得我心惊肉跳,如今正式授权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重新翻译引进,我便买一本回来珍藏、重读,马尔克斯如刘震云一样,同样写了一个离奇的故事,但生活的信息、人生的信息被他写得如此丰满、动人,要说经典,要说伟大,比一比,读一读,便一切都清晰明了起来了。
近日,话剧《我不是潘金莲》经过数次延期之后,终在保利剧院开启北京站首演。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则是鼓楼西戏剧继《一句顶一万句》之后与刘震云的第二次合作,影评人卓别灵担任编剧,著名演员张歆艺领衔,金广发、张一杰、蒋博宁等率一众“怪咖”男团演出。
冯小刚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今天正式公映。电影据说拍得不错,但毕竟还没看过,不敢妄议。原著小说倒是早就看过了,不妨说一说。今年是刘震云的丰收年,《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齐刷刷搬上银幕,国内作家独一份儿,想必刘老师很开心。
不管到哪里都是话题人物的内地女星范冰冰,近期与导演冯小刚出席新片《我不是潘金莲》新片发布,还因为在与冯小刚相拥后,被冯小刚说了句“胸挺大的”,再次掀起热议,这次也是俩人距电影《手机》后相隔12年再度合作。
冯小刚新作面向世界宣扬桂林历史文化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日报记者刘倩)11月18日,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领衔主演的电影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在全国公映,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彩色拓印技艺——— 王府秘拓在影片中亮相。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日前公布了“老干部”主题的海报,只见郭涛、董成鹏、张嘉译、张译、李宗翰、赵立新、范伟、刘桦等演员饰演的老干部神态各异,范冰冰饰演的呆萌雪莲在中间。这么多的老戏骨齐聚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让大家对冯小刚的新作颇为期待。
《我不是潘金莲》是由冯小刚执导的喜剧剧情片,范冰冰、郭涛、大鹏、张嘉译、于和伟、张译、赵立新等联合主演。影片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被丈夫污蔑为“潘金莲”的女人,在十多年的申诉中,坚持不懈为自己讨公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