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人生之始,也是贯穿于人生始终之道,为孝者方可显其道矣,守其礼仪,扬其德行,成其功业。孔子说:“人的躯体四肢、须发皮肤,都是父母赐予的,不敢损毁伤害,这是孝的起始。人生在世修养自身,遵循道义,扬名于后世,从而彰显父母的名声,这是孝的最终目标。”
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这是一句古语,几乎涵盖了人生的所有道理。这句话,是我们从小就听过的,但却很难真正领会其中的道理,直到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才会恍然大悟。穷不怪父,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生活的环境如何贫困,我们都不能怪罪父母。
#文化影响力##红星在线##读书院#1 (清)杨葆光 水调歌头 中元夜偕子彰踏明月客中好,云气洗长天。他乡风景依旧,圆缺数频年。秋草染成深绿,但见流萤闪火,清极不知寒。傍水更零乱,倒影碧波间。泥良夜,携俊侣,不须眠。人间好事,但愿修到月长圆。
1.孝为百行首,诗书不胜录。译文:孝道是所有品行中最重要的,自古以来的诗书都写不尽它。2.富贵与贫贱,俱可追芳躅。译文:人富贵与贫贱的根源,可以通过先贤们的踪迹得知。3.若不尽孝道,何以分人畜。译文:人如果不去完成孝道,那就和畜生没有两样。4. 我今述俚言,为汝效忠告。
“▶”收听朗读音频文/民生周刊《论语》中,子夏问孝,孔子慨叹:“色难。”“色难”,就是难在始终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在孔子看来,子女侍奉父母的时候,能在父母面前做到事事、时时都和颜悦色,简直太难了。《礼记》中记载一段对于“孝顺”的诠释:“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