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征战不休,为了激励和奖赏,出现了一种脱胎于周朝的诸侯封爵制度,这就是封君,大家熟知的封君有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等等,其实这种封君是诸侯国内一种过渡性质的爵位赏赐,是仅次于诸侯们自己的一种爵位。
明朝爵位,是指明朝时期所封的爵位称号,分为宗室爵位和功臣外戚(勋戚)爵位两种。一、宗室封爵皇子封亲王,下天子一等;授予金册金宝(也就是册封诏书和印玺)。亲王嫡长子年满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王世孙,授予金册金宝,冠服均视一品;亲王其余诸子年满十岁,则封为郡王;授予涂金的银册银宝。
洪武三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刚刚完成分封九子为亲王,从孙为靖江郡王的大事,仪式办得隆重而宏大。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洪武皇帝朱元璋陞座奉天殿,太子朱标侍立于御座之左,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侍立于御座之右。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以郡县制度统御偌大的国家和臣子,这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重要时刻。不过秦朝国命太短。秦之后的汉朝没有办法全然推行郡县制,只好将郡县同封地相结合。在秦以前,西周拥有完整的礼法条例。
早在周代时,就有了公、侯、伯、子、男五爵制度,后代的爵位制因时而异,不尽相同。男性爵位分为十二级,从高到低依次是:1、和硕亲王 2、多罗郡王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 5、奉恩镇国公 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