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6月至今,河南许昌的90后小伙邵东东已经拜访了二三百位乡村里的老中医,他们最大的94岁,最小的50多岁。祖上曾行医的邵东东发现,这些中医老先生大都生活清贫,但仍一心想帮助别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拍摄,能让更多的老中医被看见,能让中医文化得到更好地宣传。
“我有点事想请两位帮忙,弟弟妹妹学习不是很好,想请两位帮忙开个小灶。”李雪燕诚恳道。只是教孩子读书,简单。两位大舒一口气,“没问题,包在我们身上。”他们挣的那点工分,不管寄住在谁家,都是吃不饱的存在,甚至还要自己煮饭。
在河南汝州金庚康复医院,一名中年女子坐着轮椅,被护士推到老中医面前,说是自己右脚踝受伤错位半年了,因为没有做手术而进行保守治疗,到现在还是疼得走不了路。老中医一边双手揉按着女子的脚踝,一边问她的女婿(在当地据说是老公的意思)有没有来。女子回答:来了,在忙着停车。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前言将削尖的柳条插进骨头里的医疗手段,就是曾经被誉为顶级中医外科手术的柳条接骨术,这种放到现在被视为智商税的手术,以前为何会被捧的那么高呢?
84岁老中医李伯藩,坚持免费出诊18年,只开方子不卖药,尽管头发花白,但仍坚持在出诊的路上。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诊所,每天都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从1998年开始,李伯藩就在这里坚持免费诊疗,一直持续了18年之久。
中新网杭州10月3日电(张煜欢)“黄芪20克、川牛膝9克、鸡血藤15克……”一个普通的早晨,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骨科门诊的一间诊室里,传出了浙江省名中医张培祥中气十足的声音。对面的助手按照张培祥的交待迅速调整好药方,将回执交到病人的手中。张培祥在门诊坐诊。
初识老中医尚飞,还得提到2020年新年初始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疫情,一下给全国人民的新年蒙上了一层阴影,让很多人每天也只能从家里的电视上关注着疫情的进展,在这时期电视中的一位已经两鬓斑白的老中医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他在自己的中药馆忙着配药,说是要送往武汉,并且还说道:“我们虽然不能够亲临到一线去直接救助病人,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后方做他们最强的后盾,只要能多救一个人,我们所做的都值得。”
家住德城区南关社区的王华奇老人,是远近闻名的健康老人。如今85岁高龄,依旧耳聪目明、鹤发松姿。王华奇老人的一生精彩而充实,他曾在空军部队服役26年,在生产岗位奋斗14年,退休后他寄情书法、钻研养生,不仅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家称号,还在2018年荣获首届“山东省健康老人”称号。
巴东位于鄂西,居于长江中游,盛产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等地道药材,民间医生就地取材,研制方剂。“神骨田”名叫田先彩,今年80岁,是土生土长的大支坪人,退休前曾是大支坪镇卫生院院长。
我曾好多次向我的学生们推荐《名老中医之路》,希望他们能好好读读这一套书(共三册)。可是,有的同学翻看之后回复我:老师,这些老中医都说要勤奋读书,要重视经典,要多跟师,要多临床,他们说得都差不多,这些我都知道啊。所以,这套书似乎没您说得那么好?很可惜,这是典型的买椟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