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2月12日电(祝欢 何芦恒)“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泰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管是民间还是政府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融合得非常好。”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泰国留学生元帆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中泰两国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共赢,行稳致远,再创辉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让学校的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云南玉溪师范学院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内容编选了校本教材《诵读选本》,开展“诵一首诗词”活动并开设《诗歌鉴赏与朗诵》课程。
24岁的冯钰华来自泰国东部的春武里府,目前在宁夏医科大学学习语言课程,为期一年。在她看来,中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这对外国留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来中国求学、开阔视野,冯钰华感到十分幸运,她希望毕业后能够在中国找到工作,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魏郁):对泰国姑娘蒋欣荣来说,中国是小时候电视剧里的“精彩剧情”,是长大后中文课本上的“有朋自远方来”,是给她最多温暖和善意的地方,也是寄托着自己梦想和追求的地方。“大家好,我叫KUNVARA TEHJAH,我的中文名是蒋欣荣,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国际在线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东盟国家的友人来到中国求学工作,追梦圆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芳说她对中国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美”,城市美,学校美,这里的人也很美,“中国很美,我觉得中国特别漂亮。我们的学校也很美。还有中国年轻人,很时尚,我特别喜欢他们穿衣服的风格,很好看,很酷。”
中新网柳州6月29日电 题:泰国学生留学广西“身兼两职” 毕业回国助力中泰合作作者 林馨 罗世华“在中国的三年收获丰富,学到很多知识,得到中国老师、同学们的帮助,毕业后回到泰国工作我很开心。”泰国“00后”留学生李凤凰6月29日在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表示。
去年12月,陈意光从泰国来到中国念书,成了华侨大学的一名留学生。“寻根”对于这样一位25岁的泰国青年来说,听起来似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善用中国互联网的陈意光不仅向家族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更在长假里与故乡亲人团聚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画面上的人叫文婷,她来自泰国东北部的那空拍侬府。受中国武侠文化的影响,文婷自小对中国充满好奇和向往。【解说】2004年,文婷本科毕业于泰国川登喜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工作四年后,她认为还需要在学业上继续深造,于是报考了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研究生,并顺利通过。
【东盟专线】泰国留学生在华创业实现“多面人生”中新社南宁7月28日电 题:泰国留学生在华创业实现“多面人生”作者 俞靖在华留学做主持人、泰国食品贸易公司CEO、泰国籍跨境电商主播……“赴中国留学是正确选择,让我有了多重身份,体验到多面人生。
南海之滨,黎安半岛新村潟湖水面碧波荡漾现代化教育园区拔地而起一场关于教育创新的探索正在这里发生这里就是承载着国际教育时代使命的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4月25日,试验区迎来一批特殊的“留学体验官”9个东盟国家,11家外国媒体,50余名中外记者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文 王谰/图10月18日下午,泰国学生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的短期留学交流活动结束,该校为此举行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告别仪式。在为期两周的交流中,泰国学生不仅跟班学习,还住在9个中国学生家庭,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体验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湖南日报9月18日讯(通讯员 张祝缘 黄幼蕊 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9月17日,第六批泰国斯巴顿大学留学生开学典礼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泰国斯巴顿大学的35名学生,相聚校园,为该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热情。
中新网北京12月6日电(唐炜妮 李骏 张子怡 杨丽)陈学文是来自泰国的一名来华留学生,已在中国生活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在北京交通大学读本科。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他毫不掩饰对中国高铁建设的钦佩与赞叹之情,并表示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成为中泰两国交往的“桥梁”。陈学文在操作实验器材。
2024-04-10 09:57来源:中新网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中新网南宁4月10日电 (黄艳梅 卜小钊)“我第一次在中国参加国际文化节和泼水节活动,太开心了。我很荣幸能在活动中展示泰国舞蹈,并体验世界多元文化。”泰国留学生王芳荣9日在广西南宁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2022中国有约 你好福建”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第一站来到了“鹭岛”——厦门,中外记者们走访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信息中心和厦门大学, 看到了厦门创新引领、科技先行、勇于实践的辉煌成就,正如歌曲《爱拼才会赢》中的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厦门人用自己不怕输的精神书写出了厦门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