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波人形机器人浪潮里,我们似乎鲜少听到有关日本的声音。近期,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Humanoid 100》,对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100家核心上市公司进行梳理,从总体数量分布来看:中国占35家,美国和加拿大占35家,亚太其他地区占18家,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占12家。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相信许多家长送给孩子的礼物清单中,都有不少智能科技好物。如今,智能手表、词典笔、陪伴型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层出不穷,它们有的能够为家长分忧,有的能够为孩子的学习助力。那么,这些科技产品的原理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帮助家长和孩子的?就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新华社上海11月13日电题:为“爱”而生:陪伴机器人现身中国市场新华社记者王思远、唐斯琦充电“小憩”完成,“满血启动”的陪伴机器人晓晓很快注意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女性正饶有兴致地注视着自己。它立刻凑上前去,张开短短的手臂求抱抱。
界面新闻记者 | 方诗琪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春节假期的第二天,刘清的女儿终于为她的新年礼物——一只肖似豚鼠的电子宠物取了一个新名字“乐乐”。毛茸茸的外表,时不时哼唧,被唤名字有反应,听到音乐会兴奋扭动,还会回应主人的情绪……很难想象这只是一只电子宠物。
清晨,你的智能管家根据天气和日程自动调节卧室温度,咖啡机在闹钟响起前开始研磨豆子,孩子通过AI家教系统预习当天的数学课,而远在老家的父母正戴着健康监测腕表在社区花园晨练——这并非科幻电影场景,而是AI技术渗透家庭生活的真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