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受了财,弃了法,把并该轻的刑,用了重刑,不顾人性命了。前贤说做官要通下情为急,不要太自贵重,与民隔绝,要视民如家人,视民事如家事,昔周文襄公,常操一小舟,随处虚心访问,实心从善,便能做出许多好事来,又要搜罗昔贤的美政,孳孳行善,则受福一分,便可积福十分,要晓得身居民上,听我号令,要做好官,甚是不难,只要念头动,舌头动,笔头动,便可造出无量的善事,分明的上天付了修福的一座宝山,万不可空回的,至于做乡绅的,该积善,原与做官的相去不远,前贤说,乡绅正该在里党中,倡举一应济人利物的事,上通官长,下领富户,密密积福,使富贵绵绵不绝,岂不是大有智慧的人?
人到中年,总觉时光匆匆,像从指缝间流过的细沙,想抓却总也抓不住。尤其是在现代化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科技化的娱乐项目层出不穷,碎片化的爽文充斥在四周,人越来越没有时间去思考一些深度的问题,譬如人生,个人的修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深层次的东西。
《了凡四训》这部书,是极为难得的一部家训著作,作者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了凡四训》这部书,是极为难得的一部家训著作,作者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这篇家训融汇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并且现身说法,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告诉我们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改变的。
大上节一起讲述了行善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的话题,上节又解释了行善是命运指数浮动值是怎么回事,于是此时应该有人问都什么行为算作善,这也不难回答,简单说做好事是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善,助人为乐是善,扶危济困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