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陈晓亚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团队联合攻关,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esign of CoQ10 crops based on evolutionary history(基于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基因编辑技术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正不断解锁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可能。我国科学家成功创制全球首个合成辅酶Q10的水稻新种质——Q10水稻,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在农业领域掀起波澜,更在大健康产业和生物科技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宣布成功创制高抗性淀粉水稻新种质,这项突破性成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围绕该水稻是否属于转基因农作物的争议持续发酵,折射出公众对现代生物技术的认知困惑。要厘清这场争议的本质,需从技术原理、法规界定、科学伦理三个维度展开剖析。
近日,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张建福研究员、谢华安院士团队,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水稻基于多重基因组编辑的快速定向改良复杂性状》的研究论文。该成果不仅建立了适应水稻品种改良需求的快速育种体系和模型,也为研究复杂性状的调控网络提供了借鉴。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精准育种技术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代理引导基因编辑器PE3-HS、PE3-AS和PE3-DS,并率先在水稻中实现多个基因同时精准编辑,进一步拓展了引导编辑系统在农作物多基因聚合育种中的应用。
【来源:安徽日报】12月24日晚上10时,夜色已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里仍灯火通明,该所作物基因编辑研究中心主任李娟研究员正和同事们讨论着研究进展。这是水稻所基因编辑团队的一个普通夜晚,每天工作到这个时间,李娟和她的团队早已习以为常。
李国田及其团队成员 川竹 摄中新网武汉6月15日电 (马芙蓉 蒋朝常)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多家科研单位,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一个新基因RBL12,可在稳产基础下,显著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等级,对推动作物抗病育种、植物病害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蒋朝常6月15日,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李国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了一项研究,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增强作物广谱抗病性且稳产的新基因,实现对稻瘟病、白叶枯和稻曲病三病抗性“加持”。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通讯员 吴兆圆近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农科院获悉,该院杂交稻团队利用多基因转化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进行遗传改良,赋予水稻病虫草害抗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